林水芸

林水芸(1918-1949),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鄉龍山村埔頂人。193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8月由組織安排回龍山村在家養病,期間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不幸被捕。同年8月14日在龍門圩刑場英勇就義。

人物簡介

水芸(1918-1949),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鄉龍山村埔頂人。193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隨紅二支隊五大隊參加游擊戰爭。同年9月,在國民黨軍重兵“圍剿”下,紅二支隊分散突圍。林水芸按照黨組織的指示在龍門隱蔽下來。抗日戰爭爆發後,林水芸秘密串聯原農會會員,恢復龍門一帶的農會組織。不久,中共廈門中心市委派幹部到龍門恢復黨的組織,建立武工隊。林水芸任龍門支部委員兼武工隊隊長,開辦造槍廠生產土槍,翻制舊子彈,增添武器裝備。1939年春按照黨組織“白皮紅心”的工作方針,到龍門鎮公所供職。1944年初參加龍山保的保長競選,以保長身份從事秘密活動。1946年初任中共龍門區工委宣傳委員,1947年10月任中共安南同(安溪、南安、同安)縣工委軍事委員兼武工隊隊長,率部打擊敵地方政權和民團,消滅叛徒,鎮壓惡霸劣紳,沉重地打擊了反動政權,鞏固了游擊根據地。1949年4月26日,他與林文芳等率領安南同游擊隊在南安縣福廷發動暴動,解放了翔雲鄉。隨即乘勝回師消滅龍門民團,於次日攻取龍門鎮。同年5月2日,安南同邊區游擊隊整編為閩粵贛邊區縱隊安南同大隊,以縣為單位編為三個中隊。林水芸任安溪中隊中隊長,率部參加了官橋戰鬥,經四天激戰解放南安官橋鎮。緊接著率部前往南安英都、侖倉,截擊由泉州、南安增援安溪的敵人。完成阻擊任務後,林水芸率隊轉攻英都,於5月15日解放英都。同年5月22日,林水芸突發高燒,不肯就地休息,堅持隨部隊跋山涉水。1949年8月由組織安排回龍山村在家養病,期間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不幸被捕。同年8月14日在龍門圩刑場英勇就義。

生平經歷

林水芸的父親林何是個勤勞樸實的農民。水芸有兩個姐姐,都因家貧,小時就給人撫養。7歲喪父,母子相依為命。一天,村中土豪林育會到家催收錢糧,母子把姐家送給的一瓶陳年老酒敬奉,而林育會不但不領情,反而催迫更凶。年小水芸,看在眼裡,恨在心頭。母親望子成龍,勤勞儉省,送水芸入學。
23年,水芸就讀龍門高小,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異,名列前茅。新任校長林師柴與教師陳瓊瑤、王安居等,以夜校為陣地,宣傳革命,秘密組織農會,進行抗租等活動,選水芸任教夜校。翌年春林師柴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至秋,中央軍二十六旅五十一團和省保全九團等重兵“剿共”。林師柴等被殺害,黨組織指示水芸隱蔽下來。
抗日戰爭爆發後,水芸與在龍門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青年林火枝、林降祥等取得聯繫,繼續從事地下活動。水芸是“黨的同情組織”5人核心小組成員之一,負責農會工作。他秘密串聯原農會會員,恢復龍門一帶的農會組織。並在龍門、坑內、目場、橫山、柏葉、炙坑、溪內、五里等地發展近500名農會積極分子,增強農會組織。同時恢復辦夜校。未幾,黨派李毅然到龍門復建黨支部,並建立武工隊,水芸任隊長。在龍美村目場開辦造槍廠,生產土槍,翻制舊子彈,增添武器裝備。
28年春,龍門黨支部貫徹“白皮紅心”的白區工作方針,派水芸等到龍門鎮公所供職。33年初,經黨組織同意,水芸參加保長競選,任龍山保保長。以保長身份從事地下秘密活動,直至抗戰勝利。
35年初,中共龍門區工委成立,水芸任宣傳委員。他發動民眾,抵抗“三征”。36年10月,中共閩南地委派宣傳部長羅林到龍門龍美村山格召開安、南、同邊區幹部會議並成立中共安、南、同縣工委。林金獅為書記,水芸為委員兼武王隊長。12月10日,水芸派武工隊員林清堅、林含蕊(鎮長林長青的護兵),在桂瑤鎮壓地霸林玉麟,保護龍門一帶黨組織和同志的安全。
37年12月26日,水芸帶領20名武工隊員直奔南安縣沙溪村,擊斃曾殺死兩名地下黨員的地霸陳石堅。38年初,水芸帶領30多名武工隊員上山打獵,遇見南安福廷保長卓榮達帶領的“防共巡邏隊”。雙方為誰先打死山羊發生爭執,水芸乘機繳奪對方步槍8枝,土槍10枝,子彈數百發。這就是震動南安縣的“山羊事件”。38年4月26日,他與林文芳等率領安、南、同游擊隊及抗征隊300多人,在南安福廷發動暴動,解放翔雲鄉。乘勝回師,次日解放龍門鎮,生俘鎮隊副謝春煉和鎮兵20多人。5月2日,安、南、同邊區游擊隊,以縣為單位編為3箇中隊,水芸任安溪中隊隊長。在圍攻官橋鎮公所和警察所時,水芸率隊沿公路衝上官郁學校制高點,進行包抄,激戰4天,解放官橋。緊接著,游擊隊在擊退自衛隊對官橋的增援後,即分兵兩路:一解放安溪縣城,一由水芸帶隊往南安英都、侖倉,截擊泉州、南安增援安溪之敵。水芸聞安溪縣城解放,轉攻英都,5月15日解放英都。
38年5月22日英都第二次解放,水芸突發高燒,不肯就地休息,堅持隨部隊跋山涉水,到龍山,不幸被捕。8月14日被押赴龍門刑場時,民眾見狀皆掩泣。他姐姐抱水芸痛哭,他勸說:“為信念而死,死得光榮,請姐常回娘家關照老母,替我盡點孝心,於願足了!”而英勇就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