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楊挺

林楊挺

林楊挺,男,1962.5.21,博士。 1982.8畢業於浙江大學地球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6.9獲中科院地球化學所天體專業碩士學位; 1987.12-1991.2作為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協會聯合培養博士研究, 赴德國馬普核物理所開展博士論文的研究工作, 並於1991.9獲中科院地球化學所天體化學專業博士學位。先後在日本茨城大學, 日本東京大學, 日本地質調查研究所, 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美國華盛頓大學麥道空間中心,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質系開展合作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1997.12-2003.12任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所研究員, 天體化學研究室主任, 同位素與元素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4.1調任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研究員. 現擔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隕石學與天體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化學與地質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天文學會行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以及國際隕石學會隕石命名委員會委員等職.

成績及榮譽

一直從事天體化學與比較行星學領域的研究, 主要方向包括隕石中的太陽系外物質, 太陽星雲的形成與演化, 小行星的熱變質, 太陽系早期的岩漿分異作用, 火星地質學, 以及隕石中滅絕核素和宇宙成因核素等研究. 發現超新星成因SiC的新類型, 並首次在極還原的頑輝石球粒隕石中發現超新星成因氮化矽, 提出太陽星雲中太陽系外物質分布不均一的觀點和證據; 發現新的富Ca, Al包體類型, 給出太陽星雲連續冷凝的實驗證據, 揭示碳質球粒隕石中主要富Ca, Al包體類型之間的成因聯繫, 並提出不同化學群隕石中富Ca, Al包體同源的觀點和證據, 初步勾畫出太陽星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演化框圖; 發現第一個EL3型隕石, 從而最終確證EH與EL群頑輝石球粒隕石具有各自獨立的母體, 系統闡述了極端還原條件下太陽星雲的凝聚過程與隕石母體的熱變質特徵, 並發現二種新的礦物; 組織並開展對我國回收的南極隕石的分類鑑定工作, 發現二個新的二輝橄欖岩質火星隕石, 一個來自灶神星的玄武岩, 以及其他特殊類型隕石, 並對火星隕石開展岩石礦物學和微量元素研究; 首次發現隕石中存在滅絕核素36Cl的直接證據, 給出其初始比值(36Cl/35Cl=1´10-6). 該發現將對太陽系早期演化提供新的同位素測年方法, 並進一步支持滅絕核素的超新星成因假說. 近年承擔了科技部社會公益項目,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 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和面上項目等, 獲中科院自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廣州省自然科學進步獎三等獎各一項. 發表SCI收錄論文36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