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傳情
2005年,美國總統布希的弟弟、佛羅里達州長傑布·布希訪華 ,中方打算送些禮物表達友情。經過數番比較之後,最後決定選擇送最具中國民族特色的茶葉。而這些茶葉的“主人”,即是林振芳。 那天,林振芳代表中國的茶人向傑布·布希贈送了自己精心製作的茶葉和一把上等的茶壺,她向客人解釋說,中國有一種說法,有好茶喝是一種福氣,壺是喝茶用的也是裝福氣的,我們中國茶人希望您用好壺裝滿福氣,帶給家人和佛羅里達州。傑布·布希聽後非常高興,連聲說道:“謝謝,我會記住,喝中國茶,福氣,用中國的壺裝福氣。”然後他又詼諧地說:“你的茶、茶壺,最有福氣!”在場的人都笑了。
人物評價
林振芳的性格,不只為身邊朋友所欣賞,也為自己的老師茶界泰斗范峻峰所喜歡。84歲時的范老曾親筆寫信給林振芳,承認她是自己品行雙優的唯一一個關門弟子。凡林振芳去成都,都要去拜訪老師,老師則會把兒女媳婦全部叫上,給林振芳做好吃的,任她品嘗。飯畢還會泡各種好茶,師徒二人飲茶聊天,既說專業,又講人生。著名的金庸先生亦知林振芳之名,去福建時專程到其在福建的茶館裡品茶,還特意留下墨寶作紀念。金庸的俠者之風以及其表現出來的風趣和幽默,給林振芳留下深刻印象。
生意之道
1992年,懷著六個月的身孕,林振芳從福建來到北京,開始闖蕩自己的事業。她說:“當時想的是,如果孩子出生前不出來闖蕩世界,等孩子出生之後,一大堆事在身後跟著,怎么可能再到北京?”於是她來了,拋夫別家。在北京闖天下,一闖就是15個春秋。 剛來北京做茶葉市場時,林振芳並不急於做生意、下訂單,也不急於找地方開茶樓,而是先到北京的眾多茶店跑了一趟,諸如“張一元”、“吳裕泰”等等,對於市場價格、北京人的口味摸了個底兒透。這些資料經過她研究之後,讓茶廠加工出符合北京當地特點的茶葉,然後出售,一舉獲得了成功。
起初,林振芳對茶的專業知識了解也不夠,全憑一股闖勁和熱情。一次,她跑到北京的541廠推銷茶葉,還鬧出了笑話。給別人講解時,當著眾多喝茶高手的面,她把好茶說成壞的,把壞茶說成好的。聽者都是懂茶的人,聽到她的解釋,眾人哄堂大笑。而林振芳表現得非常冷靜,她說:“做生意嘛,都講究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誰也不想說自己不好。我不懂茶葉,但是你們懂茶葉,你們可以自己判斷我的茶葉是好是壞。如果你們想對我的茶了解得更多,我可以派公司里的人來。”她的語言真誠樸素,一下子打動了對方。於是很意外的,這筆生意成交,人家還一個勁地誇她誠懇真實。生意做成了,朋友交上了。到現在,彼此還有很好的聯繫。
這件事情給林振芳的啟示是:要研究茶、了解茶,不能在別人面前表現出外行的樣子。就這樣,林振芳開始了對茶的研究。沒想到歪打正著,她對茶產生了濃厚興趣,本想將其作為副業,最後倒成了主業。
除了北京市場,林振芳也十分重視外地市場。主攻成都的第一單生意是四川鐵路局,林振芳拿最好的花茶給鐵路局長喝,對方覺得口味太輕。林振芳這才明白,四川人喜歡濃郁的花香味道。她便把范大師請來,讓大師搭配出四川人愛喝的口味。如是幾番,人家再喝到花茶時,已是喜歡得不得了。這個單子也就順理成章地拿下來了。
任重道遠
林振芳有著很好的大局觀以及市場意識,雖身為福建人,但她的眼光絕不僅僅局限在福建的茶葉上。她不會帶著地域眼光看待茶葉,也不認為只有福建才會出產好茶而刻意貶低其他地方的茶葉。林振芳覺得,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有必要把好茶推廣給廣大顧客,大家一起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林振芳對茶經濟的認知,已想的很遠。面對現在茶業市場上的無序和混亂,她提出了“茶銀行”概念,這一提法新穎獨到,有很強的前瞻性。她認為,茶葉市場應該引進一整套的“金融機制”。在茶銀行里,茶業可以委託給銀行照管、暫存、信託、買賣,甚至可以獲得增值服務,實現茶葉的健康流通,有市有價。而非現在這樣,由不正常的炒作來控制市場,導致混亂無序局面的產生。
在梧桐會館的網站頁面上,對茶銀行有一個初步的描述,我們可以由此想見它的美好雛形:茶銀行將為您和您的公司、朋友提供更好的收藏、保管、回收、買賣、封存、暫存茶葉的服務。茶銀行引入了現代銀行管理與發展的理念,通過採集精品、保管收藏、科學存儲、調劑餘缺、茶專家打理、全最佳化包裝、公開掛牌上市、公開拍賣、參觀鑑賞、防假棄偽10個環節為愛茶者提供服務。可令您收藏的茶在這裡得到保值和增值,是未來投資者的新方向。
自強不息的性格正是林振芳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挖第一桶金到今天,林振芳儼然已經把茶葉生意形成了一個自己的產業鏈。她說,我有賺錢的方法,如果就此打住不做了,生活照樣美滿。但林振芳不滿足於現狀,她覺得茶裡面可挖掘的內容太多了,可做的事情太多了。用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中國的茶是世界第一健康飲品,讓世界人飲健康的茶飲,我們任重道遠。”
“粉牆黛瓦天妙彩,亭閣硯桌石凳開,是誰栽得丹山桐,清煮佳茗待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