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風閣詩卷

《松風閣詩卷》是北宋文人黃庭堅創作的行書作品,墨跡紙本,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書法內容

松風閣詩卷 松風閣詩卷

《松風閣詩》,黃庭堅行書,凡29行,153字。

釋文:“松風閣。依山築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我來名之意適然。老松魁梧數百年。斧斤所赦令參天。風鳴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須菩薩泉。嘉二三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野僧。早。旱飢不能饘。曉見寒溪有炊煙。東坡道人已沉泉。張侯何時到眼前。釣台驚濤可晝眠。怡亭看篆蛟龍纏。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創作背景

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西山靈泉寺附近,“位於白虎山陰,郎亭山南”,是一組風格獨特的建築群。 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作了這首“松風閣”的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並表達對朋友的懷念。

藝術鑑賞

《松風閣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搖槳用力的樣子。不論收筆、轉筆,都是楷書的筆法,下筆平和沉穩,變化非常含蓄,輕頓慢提,婀娜穩厚,意韻十足。在後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蘇軾時,心中不免激動,筆力特別凝重,結字也更加傾側,傳達出與東坡篤厚的情誼,是尚意書風的典型。

此卷雖亦不乏見長槍大戟似的線條,但相對緩和。整體看來少見尖筆,起收筆多含蓄蘊藉,線條圓潤雍容,運筆迅捷卻平穩,可謂動中寓靜;欹側跌宕的體勢透著高傲與堅強,卻並不劇烈,依然重心穩固;加之那相對和緩的章法構成和墨色變化,比之書於元符三年(1100)的《題蘇軾寒食帖跋》和《經伏波神祠卷》整體看來更顯沉著清和。

歷史傳承

《松風閣詩帖》曾歸賈似道,又經元祥哥剌吉、明頂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內府。卷後有向冰、魏必復、李泂、張珪、馮子振等人題跋,鈐印有“賈似道印”“悅生”“秋壑”“平生真賞”“項墨林父秘笈之印”“式古堂書畫印”“卞令之鑑定”“麓村”“子安儀周家珍藏”“北平孫氏硯山齋圖書”“北平孫氏”等數十方。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原籍金華(今屬浙江),祖上遷家分寧(今江西修水),遂為分寧人。治平進士,授葉縣尉。歷任國子監教授、秘書郎,曾為《神宗實錄》檢討官,編修《神宗實錄》,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神宗實錄》成,擢為起居舍人。哲宗親政,多次被貶,最後除名編管宜州(今廣西宜山)。卒於貶所,私諡文節先生。《宋史》有傳。尤長於詩,與蘇軾並稱“蘇黃”。與張耒、秦觀、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藝術上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工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編》三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