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作者:呂祖謙
內容:《東萊左傳博議》宋人呂祖謙為諸生課試而作
評價《左傳》中的《燭之武退秦師》
原文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於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於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於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於鄭乎?他日利有大於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翻譯
天下間的事因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亦必定會因為利益而分開。秦、晉連兵攻伐鄭國,鄭快要滅亡了,燭之武去說服秦穆公,一席話就把鄭國從滅亡的邊緣挽救回來了,不僅僅使秦軍撤退,秦軍撤退時還留下了軍隊援助鄭國,局勢的變化太快了!燭之武的話使秦穆公背棄晉國親近鄭國,丟下強援、依附弱國;不顧舊日恩情、召來新的怨恨;放棄成功、願意冒險。若不是利害關係打動了秦穆公的心意,怎么會這樣呢?秦穆公同晉國,相處很久,又那么信任,交情也非常深厚,一旦動心於燭之武所說的利益,便視晉國如鼻涕唾沫,把它丟棄掉了,這跟鄭國有什麼關係呢?將來要是有比燭之武說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必定會和鄭國翻臉去謀取那種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