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畈新村

東畈歷史1998年前,東畈居委會還是比較落後的一個的小村,連最基本的機耕路都沒有,是市政府扶貧的村莊之一。 舊村改造東畈居兩委在2004年4月依據市政府有關檔案精神,從實際出發,通過黨支部、村民代表大會的多次討論,經過認真研究,制定了一個符合東畈村實際的舊村改造實施細則。 2004年7月,市委主要領導在稠江街道領導陪同下親臨東畈村指導,對舊村改造工作中的成績出了充分的肯定。

簡介

稠江街道東畈居委會位於義烏市區西部城郊結合部,環城南路內側。全居現有居住戶162戶,人口385人,外來人口1500多人。其中有從事園林綠化、大型超市、貨物運輸、小商品城生意的戶有幾十戶,目前經營頗具實力。村里一個以加工為主的塑膠製品、工藝飾品、服裝和線帶等為主的個體工商戶更是異軍突起,另外副食、餐飲、檯球娛樂等相配套的服務行業也在興起,估計年產值幾千萬元,純收入也在500萬元以上。

東畈新貌

在稠江街道東畈居委會,連片的樓房,顯得新穎美觀;宅旁屋後,草坪滿地翠綠;潔淨的村道兩旁, 行道樹生機勃發。農村變社區,農民居民變城市居民,短短几年時間,這裡象變魔術似的變了樣。

東畈的歷史與發展

東畈歷史

1998年前,東畈居委會還是比較落後的一個的小村,連最基本的機耕路都沒有,是市政府扶貧的村莊之一。隨著義烏城市建設迅猛發展,市區面積不斷擴大,自1999年開始,根據環城南路建設和經濟開發區三期開發需要,東畈村土地全部被徵用。2003年,東畈村成為稠江街道的一個社區,成立了居委會。在我市走在全國國前列的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稠江街道領導要求東畈居兩委充分利用東畈優越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高標準開展舊村改造工作,把東畈居委會建成全市一流新民居。

舊村改造

東畈居兩委在2004年4月依據市政府有關檔案精神,從實際出發,通過黨支部、村民代表大會的多次討論,經過認真研究,制定了一個符合東畈村實際的舊村改造實施細則。2004年5月1日成立了舊村改造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原計畫全村是分期分批來的改造,結果全村民眾熱情高漲,五天內就100%的農戶都在第一批報了名,這在義烏舊村改造史上是史無前例的。舊村改造工作人員在實施工作中始終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幹部不搞特殊化,做好各項宣傳工作,儘量減少矛盾,事關舊村改造事項張榜公布,整箇舊村改造工作在民眾監督下進行。
2004年7月,市委主要領導在稠江街道領導陪同下親臨東畈村指導,對舊村改造工作中的成績出了充分的肯定。當時,舊村改造工作已完成了土石方的平整、路網鋪設、地質勘察、圖紙規劃設計、各戶建房面積的審批、舊房拆遷協定的簽訂等各項前期工作,全村的定點放樣指日可待。僅僅過了三年時間,一個公共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上檔次、高品位的現代化新住宅區已經悄然崛起。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指數增加

社會主義新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當然不僅僅是有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更多的是洋溢在和諧社會的協奏曲中。面對農村變社區,農民居民變城市居民的現實,東畈居兩委在為村民建起新大樓的同時,切實為這些失去土地的居民解決後顧之憂。
東畈居兩委從實際出發,按照市府出台的《被征地農村居民養老保障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召開黨員、村民代表討論大會決定,在分土地徵用費時每人提取4000元用於繳納養老保障費,在2003年底前本居居民都加入了社會養老保障。2004年1月開始,男60周歲、女55周歲以上的已有56 人享受每人每月12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後來又水漲船高逐步提高,解決了征地所帶來的後顧之憂,充分體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良好社會氛圍。針對長期以來農村居民就醫困難和因病致貧的實際情況,東畈居委會自2004年開始,由集體出資,以戶為單位,本地居民全部都參加了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