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大峽谷中,怒江大峽谷最為壯觀。谷地南北走向,怒江大峽谷比科羅拉多大峽谷長。科羅拉多大峽谷從支流巴利亞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長也不過440公里。怒江大峽谷單雲南段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丙中洛鄉起到龍陵縣的老卡,足足600公里,西藏境內還有多長,無法精確統計,
從地圖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兩段加起來超過了1000公里,是科羅拉多的兩倍還多。怒江大峽谷深度也遠盛於科羅拉多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最深處達1830米,而怒江大峽谷深度都在2000米以上,大多數地段突破了3000米。
基本概括
怒江州的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大峽谷中,怒江大峽谷最為壯觀。雙納瓦底至大興地之間,有一段傈僳語稱為“臘瑪登培”,意思是“老虎跳”。峽谷更窄,陡峭石壁高1500米,兩岸距離最窄處只有10米。江邊怪石嶙峋,有一塊黑色巨石穩立江心,雖常受激流衝撞,卻傲然不動。在丙中洛以南4公里處,有氣勢磅礴的“怒江第一灣”。江灣台地上有層層農田、房舍和桃樹林,恍如世外桃源。為觀奇景,我們在江灣邊危險的懸崖上流連多時,大自然的奇特之處,簡直是妙不可言。怒江沒有船。驚濤怒浪上小船無法橫渡,上下航行更不成。兩岸居民過江,從前主要靠“溜索”橋,現在已經很少。
多年來,政府在怒江上先後建造70多座各類橋。尚存的幾條溜索,已全部改為鋼絲溜索,保障各族居民過江的安全。“溜索”已漸漸變成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項目和外來旅遊者獵奇的目標。
高山、深谷、飛瀑、大江,養育和錘鍊了怒江大峽谷的各民族兒女。這裡居住著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等12個民族。他們勤勞勇敢、粗獷豪放,創造了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頗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他們的服飾、歌舞、年節活動、婚姻形式、生活習俗、宗教活動等獨特的魅力,構成一幅和諧的峽谷風情畫。峽谷各族同胞純樸真誠,熱情好客。傈僳族、怒族、獨龍族、藏族等同胞對來客更是誠摯熱情。在傈僳族、怒族村寨里,如果有遠方客人到來,不論是哪裡人,都要熱情留宿,拿出美酒美食款待。從而印證著多姿多彩的怒江大峽谷已掀開神秘的面紗,正吸引著旅遊、科學考察的人們,前去分享怒江大峽谷的種種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