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解山段為南水北調東線

東平縣解山段為南水北調東線

 南水北調解山穿黃入口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以長江三江營為起點,主線經過江蘇省的揚州市,淮陰市,宿遷市,徐州市,通過南四湖,進入山東省。

水北調解山穿黃入口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從南四湖經濟寧,走穿黃工程,穿越臨清西側到德州後,出奔河北,在河北只經過滄州市,便"水"分三路,兩路流入北大窪蓄水待用,一路送向東線的終點-天津。
早在50年代末,蘇魯兩省就開始研究東線方案。事實上,蘇北地區的江水北調工程從1961年興建江都第一站起,歷時35年,已頗具規模。江水北調是江蘇省為解決本省蘇北地區的農業灌溉和抗洪抗旱而興修的小流域水利工程,從長江三江營,長江的水沿著歷史上淮河奪江入海的這條古老的泄洪河道匯入大運河,上行通過江都站淮安站等九級梯級翻水站,被送到蘇、魯交界的微山湖。對江蘇而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就意味著江水北調工程規模的擴大,抽水量的擴大。
整個東線方案在關鍵是位於山東東平、東阿兩縣境內的解山之間和位山之間的穿黃工程。這需要在黃河河底的一塊巨大的基岩上開鑿一條總長584米的倒虹吸隧洞。經過多年地質勘探,穿黃試驗洞已經開挖成功,這條高2.6米、寬2.9米的穿黃隧洞標誌;東線調水工程的關鍵技術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概括來講,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就是利用原京杭大運河河道,在江蘇江水北調的基礎上,採用水泵逐級提水北流,穿過黃河四水送到天津。主要解決蘇、魯、冀、津等省市的缺水問題。其優點是以治淮、治海工程為基礎,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工程,能夠發揮抗旱、排洪、發電、灌溉、航運等綜合效益,而且投資強度較小,便於分期實施。據專家介紹,東線較為敏感的問題是調水經過區域水質污染和多級抽水泵站運行後的工程管理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