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東山縣白埕農業中學創辦於1963年,原屬村辦學校,校長由村長林爐兼任,實際負責人何水玉。1983年,改為縣、村聯辦。現有國中班5班及職業高中3個班,學生343人,教職工26人。有學農基地30畝及食用菌、養魚場、酒廠、膠粘廠、植物試驗園等設施。至1989年,已建校26年,該校始終立足當地,通過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科技素質、最佳化當地作物品種提高產量和辦成向全縣輻射農業新技術的基地這三項工作,為本鄉乃至全縣民眾解決溫飽問題及脫貧致富作出顯著成績,深受當地人民歡迎。
艱苦辦學
學校所在地白埕村,過去土瘠人貧,到20世紀60年代,還是以地瓜作主糧,產量低,人均糧食僅200來斤,人均收入46元,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低,當時全村2400多人,有全、半勞力900多人,僅有國中畢業生19人,沒有一個高中畢業生。辦學初期,經費、校舍和學農基地俱缺,條件艱苦,師生修理破廟當教室,自帶桌椅,墾荒、改造鹽鹼灘,開闢學農基地,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辦起小工廠、養豬場和養魚場,用勤工儉學的收入改善辦學條件,修建校舍,添置教學設備,改善師生福利,補貼民辦和代課教師工資,使學校得到鞏固。在教學上該校做到:既符合統一要求的規範,又能體現自己結合當地生產實際需要的特色,不放鬆對基礎教育的要求,打好基礎。
高升學率
1987年,國中升高中的升學率為41%,在該縣名列前茅;國中體育達標率也是全縣國中組最高的,在福建省第八屆運動會上還獲得女子3000米的金牌。學校培養學生熱愛農村、艱苦創業思想,新生一入學,就接受校史教育;學生們都要聽優秀畢業生和鄉村幹部講課,進行社會調查和參加生產勞動。該校3年制農業國中,開設農業基礎知識課和勞動技術課,每班有試驗田。學生還在校辦廠、場參加生產試驗實習及勞動,接受一專多能技術訓練。在專業技術教學中,結合當地生產需要,採用自編的《蘆筍植物學特徵與栽培技術》等10多冊、近40萬字教材。
教育特色
學校初創辦時,從提高地瓜單產入手搞試驗,主要做法是總結出一套“大田出題目,小田作文章,小田摸規律,大田創高產”的經驗,創造了“地瓜土溫床育苗法”、“地瓜堆種植法”等多項高產實驗成果,並在全村推廣,使白埕村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到1978年,全村糧食總產從1963年的66萬斤,提高到234萬斤,人均收入從46元提高到520元,比當時全縣的平均水平高出400多元,全村人民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從此學校在當地站穩了腳根。到1978年,學校進一步為當地民眾致富尋找門路,當時蘆筍在國外十分暢銷,鄰縣雲霄常山罐頭廠加工蘆筍罐頭出口,以十分優惠條件發動東山縣的農民種蘆筍。該校領導意識到如果蘆筍在本地試種成功,將是農民很快致富的有效門路。於是,在學校15畝地上進行試驗研究。當年,常山罐頭廠在東山縣建立10個蘆筍試種點,該校是其中1個,一年後,其他9個試種點沒有什麼收成,而該校經過努力,終於總結了一套適應當地種植蘆筍高產的成功經驗。到1982年,學校試驗田裡的蘆筍產量大大提高,超過北邊各縣平均畝產。在學校推動下,村民紛紛種植,全村2216畝耕地,有2100畝種上了蘆筍,白埕村成了東山縣有名的“蘆筍專業村”。1987年,全村人均收入1078元,全村718戶中有120戶平均收入超萬元,80%以上農戶家有彩電,白埕村成了東山縣最富裕的村莊,學校在全省出了名。在此同時,該校在推廣新技術方面成為向全縣輻射的基地,當初當地農民開始大面積種植蘆筍後,一度由於施肥不當,造成筍苗被燒死,學校經過反覆試驗比較,找到化肥最佳配比施用量方案並加以推廣,幫助農民避免損失,還使每畝成本降低15%,產量提高65%以上。此外學校還與省農科院植保所等單位,合作蘆筍各種試驗共10多項,試驗成果推廣後,白埕村蘆筍平均畝產,從1982年的300斤提高到2000斤,最高畝產可達5899斤。從1984年起,白埕村蘆筍平均畝產就超過了台灣。該校師生還走出校門,為外村辦講座和培訓班,開展技術諮詢、服務。1987年,白埕村所在的陳城鄉有60%以上的耕地種上了蘆筍,成為東山縣最大蘆筍生產基地。全縣農民看到種蘆筍效益高、收入多,也普遍種起蘆筍來,學校再次擴大輻射面,辦了20多期全縣蘆筍專業戶培訓班,培訓650多人次,還利用講座、有線廣播等形式培訓更多農民;1985年底,學校還與福建省農科院建立“千畝蘆筍高產示範片”,列入福建省科委“星火計畫”;東山縣農業局、農委也與學校簽定一系列進一步研究蘆筍種植技術的契約,把試驗基地設在該校,由學校主持日常試驗研究。
辦學成果
到1988年,該校共培養了712名畢業生,留在本村的有436名,占全村勞動力的40%,其中108名成為鄉村幹部,36人成為各級農技員,28人入了黨,254人入了團,這些回鄉畢業生成了白埕村農業生產的骨幹和精神文明建設帶頭人,在東山縣的“千畝蘆筍高產示範片”中有11個高產示範戶,都是該校畢業生,白埕村13名村幹部中有10名是該校畢業生。 20多年來,該校曾先後被授予“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單位”、“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單位”和省、市“教育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