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埄

地名介紹近日,“埄”字已被收入新版《辭海》。 多用於地名。 多用於地名。

地名介紹

近日,“埄”字已被收入新版《辭海》。

字典中的“埄”字

2009年年底面世的《辭海》第六版彩圖本:第680頁“埄”,注音為gàng,與無錫話讀音相近,而無錫人說國語時常把這個字讀成 jiàng。這個字有兩個義項:“①山岡。多用於地名。如浮亭,在浙江。②狹長高地。多用於地名。如大,在福建。”營業員還透露,2005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上也收了這個字,注釋和《辭海》一樣,不過舉的詞條各多了一項,前一項中多了“牯牛”(安徽地名),後一項中多了“吊”(福建地名)。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權威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則沒收這個字。

“埄”字歷史

“埄”字最早見於宋代范成大《吳郡志》的“橋”條。此後的常州、無錫地方志中也常見此字。上世紀80年代制定的標準地名表中,無錫市和無錫縣地名中含“埄”字的有61個,武進有 80個。

專家觀點

市地名研究會地名諮詢小組成員張懋新先生對“東”等地名的寫法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曾在一本古無錫縣誌上看到“東(土夅)”的寫法,他覺得這才是正確的寫法。此外他認為,無錫的方言地名寫法錯誤的還有許多,需要一一正名。比如“(山軍)嶂”應為“軍嶂”、“大箕”應為“大驥”、“鴻山”應為“皇山”。張婆橋、曹婆橋、潘婆橋的“婆”字則都是對“埠”字的誤傳。看來,方言地名的寫法,在文化無錫的建設中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