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引·玉纖彈舊怨

東坡引·玉纖彈舊怨

《東坡引·玉纖彈舊怨》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是一首愛情詞,是寫閨怨的。它寫出了閨中人的怨恨、期望和苦惱,寫得比較細緻,抒情味道很濃。作者截取閨中人一天生活的幾個片段,做了細緻描寫,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作品原文

東坡引·閨怨

玉纖彈舊怨 ,還敲繡屏面。清歌目送西風雁。雁行吹字斷,雁行吹字斷。

夜深拜月,瑣窗西畔。但桂影空階滿。翠帷自掩無人見。羅衣寬一半 ,羅衣寬一半。

作品注釋

①玉纖句、羅衣:溫庭筠《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詞:“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濕鉛華薄。……看取薄情人, 羅衣無此痕。”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愛情詞,是寫閨怨的。它寫出了閨中人的怨恨、期望和苦惱,寫得比較細緻,抒情味道很濃。作者截取閨中人一天生活的幾個片段,做了細緻描寫,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玉纖”二句寫其理琴。玉纖,寫彈琴者手指纖細柔滑,既暗示其為女性,又以部分代全體,顯示其身材之美。中間著一“彈”字,言其怨苦無處訴說,只好托之琴音訴之。則其幽怨之深不言可知。因其幽怨甚深,故彈奏到憤激之處時,情不自禁地“還敲繡屏面”。通過以上兩個動作的描敘,把閨中人長期鬱積於胸中的怨苦全部寫了出來。“清歌”三句寫其對音書的絕望。言閨中人放下瑤琴來到室外,以清歌抒發胸中鬱悶,仰天長嘯,目送南飛的大雁,盼望它能帶來好的訊息。不料西風太猛,把雁字吹斷,把音信給吹沒了。在這裡,作者使用“雁行吹字斷”這一重疊句式,把閨中人面對音訊皆無的怨苦和無奈準確地描繪了出來。“夜深”三句寫拜月的失望。時間由晝入夜,閨中人的情緒又由無奈轉向期望,轉向訴求,企圖通過拜月,求得月圓人圓,孰料再一次陷入失望的深淵,“但桂影、空階滿”,拜月拜來的只是滿階月影,使其陷入了更加悲苦的境地。“翠帷”三句寫其瘦。閨中人由室外轉入室內,獨自一人,拉上帷幕,脫下羅衣,意欲就寢,以便使身心輕鬆一點,卻無意之中發現“羅衣寬一半”,也就是說“為伊消得人憔悴”,或者說人比過去瘦了一半。在這裡,作者以抒情的筆調,驚呼的語氣,把閨中人出人意外的消瘦寫了出來,更進一步寫出了閨中人怨苦之深之重,以情結情,醒豁有力。

作者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