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一場對戰爭罪犯的審判隨即開始。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來自美、中、蘇、法、英、加、澳、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的11名法官相繼奔赴東京。受當時國民政府委任,梅汝璈飛抵東京,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法官,《大公報》記者肖楠隨行報導此次審判。肖楠曾經留學日本。此次奔赴東京,心懷國讎家恨,親眼所見戰爭帶給日本國民的巨大災難,心裡不由想起戰前相愛的日本同學和田芳子。同為記者的和田芳子在戰爭中失去家宅、父母,和哥哥和田正夫寄居在北野雄一的家中。正夫從中國服役歸來,精神瀕臨崩潰,肖楠的出現,讓和田正夫的眼裡充滿難以言喻的痛楚和悲哀。
1946年4月19日,11名法官集體宣誓後,審判正式開始。首席檢察官季南出場宣讀起訴書時,戰犯大川周明突然表現異樣,伸手照東條英機
《東京審判》表現的是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
當時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整個法庭不贊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數。以梅汝璈(劉松仁飾)為首的中國法官,最終是怎么樣將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送上絞刑架的呢?影片創作者經過大量的歷史調查,為觀眾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中間貫穿著一個普通的日本家庭在戰爭的前後和過程中也收到極大地創傷。整部電影通過歷史的角度客觀公正的再現了“東京審判”在整個過程和早期世界各國反應的情況。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梅汝璈劉松仁約瑟夫·季南 JohnHenryCox
衛勃 DanielAlbertZiskie
廣瀨一郎 小池幸次
向哲浚 曾江
倪征燠 英達
東條英機 星野晃
土肥原賢二小池榮松井石根 名取幸政
板垣征四郎 平松慎吾
田中隆吉 大島宇三郎
大川周明 莫歧
肖南 朱孝天
和田芳子 林熙蕾
和田正夫曾志偉和田纓子 白雪雲
老闆娘 大冢忍
職員表
▪出品人:任仲倫;蘇新;孫昌平▪導演:高群書
▪編劇:唐灝;張思濤;張弛;胡坤
▪攝影:張錫貴
▪剪輯:崔莉
▪美術設計:楊浩宇
▪服裝設計:劉曉莉
▪錄音:劉林宗
▪監製:汪天雲;鄭全剛;李作榮;程來安;岳路
總製片人:高群書許朋樂
監製:
陳武明隆曉輝鄭天華趙廣忻
總策劃:張延芳段向群
策劃:陳新發陳強張喆
製片人:徐佳喧蔣為民張漢英
作曲:安棟
照明:王振華
化妝設計:劉紅曼
製片主任:牛剛
執行導演:李育生
道具設計:李成山
副攝影:武衛東
副導演:盛寧李曉玲
導演助理:張曉燕
場記:安慶艷
統籌:蘭娟
美術:鄒丹李季吉樹林
化妝:陳桂華周珊珊羅文佳
服裝:徐鴻雁龐美燕蘇榮凱李嘉曹漢珍
電影圖書《東京審判》高群書著封面
道具:李長山趙崗杜洪林劉飛曹南李建華
置景:郭萬勝
劇照:李班
擬音:毛錦玲
翻譯:崔柳任賀白靜
字幕翻譯:崔柳
字幕拍攝:王璞本
DV拍攝:馬義智
記錄片製作:馬莉劉曉梅
攝影助理:孫洪波龔俊明曹偉劉小光
攝影場工:李保忠曹保全
錄音助理:高昌軍王志軍劉釩
剪輯助理:劉士東於廣潼
照明助理:王力光王力超王勇董新超張建周董新端張建軒張廣超魏書明萬戰興
製片:高建新張亮范世剛牛溢陳新發張濤段曉萌袁明孫勇平任曉峰劉冰鄧曉紅
劇務:楊志毅呂三
財務總監:陳劍雲
會計:張家仁徐淑琴
劇務主任:梅偉
後期製作:常忠建崔波
宣傳策劃:劉軍陳蓓
音樂製作:秦詩樂陳禹鵬楊宵晨
音樂編輯:楊家福
樂團演奏:上海首席樂團
指揮:安棟
音樂錄音:陸曉幸
女生獨唱:齊放
童聲獨聲:羅婧
角色介紹
梅汝璈(1904—1973),1904年出生在南昌朱橋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間在清華學校學習,1924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項目,入讀史丹福大學,1926年獲得文學士學位,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學習,192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29年歸國後曾任教多所大學,曾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部長王世傑的助手;1946年,並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任中國代表法官,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審判日本對亞太地區引發大規模戰爭和傷害所應負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案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73年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約瑟夫·季南,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生,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做職業律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美國陸軍前往歐洲戰場,戰後出任俄亥俄州立檢察官、美國法務部刑事局局長。除了在辦理刑事案件上,他的幹練為人稱道外,在政治上他也深得已故總統羅斯福的信賴,和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私人關係也很深。
倪征燠(1906-2003)1906年出生於蘇州府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的黎里鎮,中學畢業後,他立志學法,報效國家。他先在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讀法律專業(蘇州東吳大學設在上海),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之後留學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受聘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榮譽研究員。
東條英機,日本陸軍大將、政治家、軍事家、大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軍國主義和日本法西斯主義的代表性人物。時任大政翼贊會總裁、日本皇軍的陸軍大將、陸軍大臣和第40任首相,昭和天皇最忠誠和最愚魯的手下。長於行動,短於思考,在關東軍因獨斷專行、兇狠殘暴有“剃刀將軍”之稱。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爾因其才智有限,直呼其為上等兵東條。在其出任日本陸軍大臣和內閣首相期間(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發動太平洋戰爭。瘋狂侵略、踐踏東南亞和太平洋10多個國家和地區,1944年因指揮無能被解除一切職務,1945年戰敗後自殺未遂,1948年12月13日作為日本罪行最大的戰犯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
更多內容
經典台詞
(一)韋勃:“你想想看,照現在的安排,你的近鄰將是美國法官和法國法官,而不是那位俄國將軍,這對你將是很愉快的。”
梅汝璈:“爵士,您這樣說是侮辱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必須鄭重地提醒您,我不是為了愉快才來到東京的!”
韋勃:“博士,那我也不得不再次提醒你,這樣安排,是盟軍最高統帥的意思。如果因為你拒絕這個安排而使中美關係陷入了不愉快,那將是非常遺憾的,你的政府也未必同意你的這種行為。”
梅汝璈:“中國是受日本侵略最深、抗戰最久、犧牲最大的國家。它應有的席位,竟然降低到了一貫只知道向日本投降的英國之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我不相信中國政府會同意這個安排。同時,我也懷疑這個安排是否真的由最高統帥做出的。”
(二)
倪征燠:“你在任陸軍大臣的後期,曾經派人去中國,去見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是曾經擔任過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的唐紹儀,一個是前北洋軍閥的頭頭吳佩孚,是嗎?”
板垣征四郎:“是。”
倪征燠:“你派人去拉攏這兩個人,目的就是要成立大規模的傀儡組織。是嗎?”
板垣征四郎:“我、我不知道!”
倪征燠:“那你派誰去的你總知道吧?那個人是不是就是當年僭充瀋陽市市長、扶植傀儡溥儀稱帝、勾結關東日軍、陰謀華北自治、煽動內蒙獨立、到處唆使漢奸成立偽政權和維持會、喧赫一時、無惡不作,而今危坐在被告席右端的土肥原賢二?!”
板垣征四郎頭低頭不語。
倪征燠:“是不是他?!馬上給我回答!”
板垣征四郎點了頭。
土肥原賢二長長呼吸了下,閉了眼睛……
(三)
梅汝璈與法國代表爭辯死刑問題。
梅汝璈起一個杯子:“如果說,杯代表人類,水,代表了文明……”
杯子在地上砸碎,水四濺……
梅汝璈盯著柏奈爾:“文明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可如果人的生命都被無情地毀滅,那文明還從何談起呢?”
(印度法官巴爾以佛教慈悲為由反對施用死刑)
梅汝璈:“巴爾先生,我再次提請您注意,您是一個法官!法官的職責是什麼?是對罪行進行審判進行認定!然後根據法律給予他們懲罰!我不知道您為什麼要來做法官,您具有一個佛教徒的偉大情懷卻在縱容犯罪,這決不是一個法官應該有的立場!如果您要堅持這樣,那您沒有資格坐在審判席上,您應該回到印度的寺廟裡去!”
(面對全體法官)
梅汝璈:“死刑是什麼?死刑是法律對犯罪最嚴厲的懲罰!為了掠奪別國的資源為了擴張自己的領土為了占領亞洲甚至全世界,日本幹了什麼?他們殺中國人殺朝鮮人殺菲律賓人殺新加坡人殺美國人殺英國人殺無數無數無辜的平民!他們搶劫、他們強姦、他們放火、他們殺戮……難道這些不足以讓他們受到法律最嚴厲的懲罰嗎?!如果法律不給日本不給這些戰犯以最嚴厲的懲罰,誰敢保證日本有一天不會再次挑起戰爭?!誰敢保證日本不會再侵略別的國家?!誰敢保證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不會再次復活?!”他瞪著眼,強忍著淚:“在座哪位先生敢作這樣的保證?!
發行公司
出品: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北京鮮明映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九江長江影視製作公司發行時間:2006年9月1日
製作成本:3000萬人民幣
穿幫鏡頭
85歲的張培基在60年前曾從上海去日本參加東京審判,他是作為檢察官的助手去的。作為親歷歷史的人,他指出了一些不符合史實的地方,他說,戰犯的衣服沒有那么漂亮,他們穿的是軍裝而不是電影中的西服,他們手裡還都拿著一個小包,戰犯後面都有一排憲兵。電影中中國的法官和檢察官常有來往,張老說,事實上,法官和檢察官在私下是不能來往的,這是規定。
拍攝過程
本片導演多年前曾經與主演劉松仁約定,將來要一起拍一個片子,該片正好完成了兩人的心愿。本片在拍攝過程中,由於遭遇40度的高溫,演員以上身西裝下身短褲的裝扮拍攝。
在拍攝審判日本的一場戲時,劇組成員卻被日本演員感動。
本片在電影局審查時獲全票通過,一刀未剪,並被給以五分滿分,被譽為政治性與藝術性俱佳。
整部電影投入近三千萬元,影片開拍後遭遇出資方撤資,一度面臨停拍,導演高群書不得已借債500多萬元,最終將影片拍攝完成。當電影局通過審查並給予影片好評時,高群書回想起拍片的種種艱辛忍不住嚎啕大哭。
上海聯和院線做出決定,將在2006年8月16日從上午9時至晚上9時,舉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全市《東京審判》接力放映”,為影片9月正式公映預熱。此种放映形式堪稱上海史無前例。
電影預演後效果極佳,有投資方拿著3000萬元的投資邀請導演拍攝《東京審判》的電視劇版,但被他拒絕了。他說:“《東京審判》能拍出來簡直是個奇蹟。”
導演特別感謝曾志偉的演出,“當時一些香港演員看了劇本都推辭了,但曾志偉不僅沒有推辭,並且在腳受傷後依然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場拍攝。”
扮演東條英機等7名日本甲級戰犯的日本老演員,都十分值得尊敬,“剛剛裝修好的法庭內景,充滿了氣味,40度高溫的室內,每場拍完工作人員都逃出現場,他們幾位老演員卻畢恭畢敬地端坐那裡。原來沒有導演的指示,他們不會隨意行動。”
因為該片故事全部發生在1946年的東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劉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達均一口流利的英語;扮演中國記者肖南和日本戀人和田芳子的朱孝天和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語漢語;而憑《南海十三郎》成為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曾志偉的對白是日語;再加上由日本演員扮演的律師廣瀨一郎、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由美國百老匯著名演員扮演的盟國檢察官季南、法庭庭長衛勃,無論敘述風格還是製作氣勢均強烈透出導演高群書深受好萊塢主流商業片的影響,是國產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萊塢氣象的大片。
影片評價
《東京審判》是導演高群書的首部電影,也是第一次由中國導演以幾乎全外語的形式拍攝國際題材。為了還原歷史的恢弘與真實,高群書導演和全劇組查閱了無數資料。從書獻到紀錄片,從國內到國外,劇本數易其稿。高群書表示,“影片法庭戲的台詞有80%完全真實。”而《梅汝璈日記》中的精彩話語將作為影片中的畫外音貫穿始終。這些被塵封了60年的聲音將從香港演員劉松仁的口中公布於世。《東京審判》是一部檢討戰爭以及戰爭責任的電影。該片以發生在1946年東京盟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28名日本戰犯的艱難審判過程為背景,許多從未曝光的歷史密聞將在片中解密。在當時絕大多數不同意判處戰犯死刑的多國法官會議上,中國法官上演了一場場思辯縝密撼人心魄的法庭傳奇,才艱難扭轉了局面,以六票對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戰犯的絞刑告慰了在戰爭中死難的中國冤魂。中國法官終於在長達兩年818次的開庭中,寫下了奇蹟。
該片獲得第12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與2007年第16屆金雞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與最佳導演獎提名。
票房收入:2030萬
第二線索
電影的名字叫“東京審判”,然而並非所有的情節都與審判有關。芳子一家與雄一一家的悲劇即為本文的第二線索。
在第二線索中,記者肖南是以一個切入點的身份出現的。是不是記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切入點,切入了芳子一家及雄一一家的生活;同時他又是一條線,把審判與日本人民的精神創傷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在戰前,肖南是留學日本的學生,雄一和芳子都是他曾經的同學,雄一的弟弟弘二和芳子的哥哥正夫、芳子的妹妹纓子也當然是他所熟悉的人。
在正夫的描述中,觀眾不難意識到弘二曾經是一個純潔而招人喜歡的孩子。事實上,這個人物從不曾真正出場,他只活在雄一和眾人的回憶以及正夫的描述里。這樣的處理,省去了不少筆墨,也突出了中心。一個青少年成長的黃金時期竟要經歷最污濁的教化,對其人格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纓子一共有兩場戲,若我沒有記錯的話,她沒有台詞。第一場戲,芳子打開門,看見纓子在屋內,二人相見,抱頭痛哭。第二場戲可分為幾部分,著重刻畫了纓子在法庭上的表情,以昏倒為結束。第一場戲含蓄地展現了纓子所經歷的傷痛;第二場可看作纓子反應的高潮,昏倒發生在東條英機說仍會發動戰爭之後,表現的是纓子的恐懼。旁白中有兩次對纓子命運的描述:第一次交代了纓子參戰是出於一腔熱血,第二次直接抒發了對纓子命運的深切同情——使用了“洩慾工具”一詞。兩次旁白的順序不能顛倒,因為觀眾的情緒也是隨著旁白而變化的。
正夫和雄一兩個人是相互對比和反襯的。二人最大的不同在對侵華戰爭的態度上,而這不同的態度來源於不同的經歷。正夫親身經歷過日本的侵華戰爭,日軍的種種行徑和政府要求保密的事情皆是他親眼所見,中國人民對侵略者的痛恨亦是他親耳所聞——“狗日的日本鬼子”。應該說正夫本身是個正直的人,他參戰的原因大概也是由於此——正直之人必然是愛國的。當他以一顆赤誠的心參戰時,必然相信自己的國家強大而正義。然而這些曾以靈位進入靖國神社為人生目標的年輕人親眼目睹了自己祖國的殘忍和失敗:正義成了邪惡,強大成了弱小。這對他們的精神打擊是不可言喻的。那么迷茫、掙扎和整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顛倒在所難免。於是,下跪、自殺及把“狗日的日本鬼子”掛在嘴邊都成了必然。雄一沒有參戰,通信又受政府控制,所以應該說雄一對侵華戰爭的了解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日本政府:戰前和戰中,他聽到的是日本的強大和正義;戰後,他看到的是日本人民的損失(包括弘二的死)。那么,從頭至尾他的軍國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的言論也是一種必然。不過,雄一強調的更多的是弟弟是被中國人殺死的,應當看到,這只是一個次要的、火上澆油的原因。
總之,本電影的第二線索通過對幾個人物的塑造,較為成功和真實地反映了戰後日本普通民眾的精神世界。兩條線索,一條側重於中國人民受到的傷害,另一條側重於日本人民受到的傷害。兩條線索交叉上演,深刻地起到反思歷史和反戰的作用。
我們並不想以狹隘的民族復仇心理來對待這場戰爭,以前我們沒有,現在依然沒有。因為那場戰爭不僅對日本本土之外的民族傷害極深,就是對自己的同胞,自己的人民也產生了歷久不息的心靈以及情感重創。作為國家,日本可以以簽署投降條約為終結點,但作為家庭和個人,並不會以戰敗日為終結點的,相反,甚至會是悲劇的剛剛開始。
因此,我們將沿著法庭審判軌跡漸次推進的同時,亦將進入一個與戰爭和審判息息相關的日本家庭,在這個家庭里,戰爭的陰影一直徘徊不去,並且隨著審判,隨著幾個年輕人感情的變化,戰爭的傷痛反而與日俱增,終至爆發。
歸根結底,我們想,無論正義戰爭還是非正義戰爭,它給世界帶來的絕對不僅僅是利益和公理的勝負那么簡單,具體到每一個人,那就是撕心裂肺了。
因而,倡導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解決是非,是世界的趨勢,亦是我們的願望。
愛好和平的人們,共同攜起手來,制止和避免戰爭吧!
關於風格
《東京審判》將探索主流電影類型的創作和運作模式。
一個國家電影產業的成熟與否的一個基本標誌就是是否有穩定的以主流片為主的產業結構。
比如美國,比如韓國,比如泰國。
僅僅有藝術電影的國家的電影市場一定是困頓和不完整的。也一定是幼稚和偏狹的。因為靠藝術電影撬動業已凍結的電影市場肯定力不從心。
電影救市,必須始於主流電影。
規律因素
主流電影的一個根本形式就是循規律而動,但這和循規蹈矩無關,而是說必須依照主流電影的規律,強力放大類型片應該具有的類型因素。
反觀好萊塢主流電影的製作規律,一般情況必須具備如下三要素:
1.被政府和民眾均認可並可大力張揚的主題。比如英雄主義;團隊精神;互相關愛;除強扶弱;懲惡揚善;愛國;拼搏;奉獻;犧牲;等等。
2.製作陣容較大,邀請具有市場號召力的明星加盟。
3.好萊塢式的敘述方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等等等等。
《東京審判》恰好具備了此三原則。
但原則畢竟只是原則,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從具體樣式上,《東京審判》將以紀錄片的詩化敘述樣式來起承轉合併強化背景情境力量,在凸現強化歷史真實感的同時,漸漸過渡;以近乎舞台式的強烈對峙和衝突為故事核心,次第爆發,層層第進,推動故事漸入佳境,並最後導致高潮;而中間兼以情感劇情片結構的複線來填補和擴張故事中人物命運,透過拓展大審判事件的外延而將軍國主義對具體個人的戕害和對日本社會的荼毒的主題深化,使警醒的意義更加深遠。
我們將通過遠東國際審判事件中以中國法官梅汝璈為代表的一組群像的行為和情感變化,著力於表現堅持法律公正,堅持懲罪揚善,堅持民族大義的寬廣胸襟,著力刻畫戰爭對人,對社會的影響,對個人情感的衝擊和重建。在這裡,沒有絕對的主角,每個人只要出場,哪怕只有幾分鐘,也應該渾身每個細胞都充滿著那個年代的氣息和律動。
演員陣容
《東京審判》明星雲集,劉松仁、英達和曾江分別飾演世界司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國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和向哲浚。
本片是劉松仁在息影八年後再次以法官形象現身。不過這次的法官非同小可,是代表著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來懲罰元兇的國際大法官,用劉松仁的話說“那種使命感,不是每個人都承擔得起的。”
英達發揮他的良好英文功底,在法庭上用英文盤駁日本戰犯的戲慷慨激昂,非常過癮。
朱孝天和林熙蕾飾演一對因為戰亂而分別的戀人。朱孝天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南京人”。
因《南海十三郎》而斬獲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實力派明星曾志偉都在片中有精彩表現。曾志偉更是一改往日的笑星和反派的路線,在片中飾演一個從中國戰場回家的老兵,最後的瘋狂讓人震撼。
影片由於題材的緣故,該片更是動用了國際明星陣容,在片中飾演庭長衛勃的美國演員是百老匯的實力派演員丹尼爾熱斯基,他沉著並極具爆發力的表演在拍攝時常常獲得全場熱烈鼓掌。此外日本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遠賢二,松井石根,日本律師廣瀨一郎均由日籍演員出演。多國演員演繹六十年前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庭傳奇,銳利生動,渾然天成,也顯示了導演高群書把握演員的深厚功力。
“《辛德勒名單》一樣悲憫的作品”——樂評人
“象《刺殺甘迺迪》一樣精彩”——海外片商
“花拳繡腿在電影的江湖裡大行其道的時代,拍這樣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歷史本身就是一塊硬骨頭。”——某網友
看點一: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原樣複製,60年前驚天歷史首度揭密。
法庭上唇槍舌劍,滿足正義壓倒邪惡的極大快感。
看點二:兩岸三地明星與十國演員全力再現歷史上淋漓痛快的一刻。劉松仁、曾志偉、曾江、英達、朱孝天、林熙蕾、謝君豪眾星集合,傾情掀起情感波瀾。
看點三:一部愛國主義歷史教育的生動教材,完成了電影題材從打擊日本侵略者向審判侵略者元兇的飛躍。弘揚愛國熱情,滿足人們鞭撻至今猶存的軍國主義氣焰。
獲獎記錄
2007年電影《東京審判》獲得第二十六屆金雞獎最佳編劇:唐灝、張思濤、張弛、胡坤2007年電影《東京審判》獲得第12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2007年電影《東京審判》獲得第12屆華表獎優秀導演獎:高群書
2006年電影《東京審判》獲得第8屆長春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