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綢傘
正文
在綢、絹等傘面上裝飾繪畫、圖案的傘。是中國傳統的工藝品。又稱西湖綢傘。杭州綢傘既能遮陽,又有觀賞價值。沿革 傘,古稱僼、僼蓋。據《通俗義》記載,商周時代已有傘。古代,傘還作為儀仗之物,其造型和色彩因官員等級而異。1934年,杭州都錦生絲織廠借鑑日本素麵綢傘試製生產綢傘並獲得成功。後來,又在傘面上運用刷色、噴色、繪畫等工藝表現杭州西湖風景,成為杭州具有特色的工藝品。1948年,綢傘產量已達1萬把。1958年,成立杭州西湖綢傘廠,至1959年,年產綢傘60萬把,其中出口40萬把。
工藝和特色 工藝過程主要分為傘骨、制傘兩大工序。每把綢傘有36支傘骨。它由浙江奉化、餘杭、德清等地所產的淡竹製成。傘骨工藝從選竹開始,然後進行落料、擦、刮、劈、削、鋸、排列、鑽孔、防霉等近20道工序,一般都在淡竹產區工場完成。制傘工藝有裁綢、繃傘面、上漿、上傘架、剪糊邊圈、串花線、貼青、刷繪、裝桿、膠合傘頭和傘柄等工序。其中串花線是在36支傘骨的144個小孔中穿針引線,來回交叉,編織成網狀圖案。貼青是將篾青貼在傘面上,同傘面下的篾黃傘骨相對應。刷繪是根據繪畫或圖案採用多色套版,以刷子、篩板將稀薄的顏色噴刷於傘面上。刷繪的內容有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等西湖風景名勝,或手工彩繪仕女、花鳥等畫面。傘面以絹、綢、喬其紗等製成,薄如蟬翼,有天藍、玫瑰紅、淡黃等10多種色彩。傘柄以堅硬木材製成,呈花瓶狀,手感舒適,便於把握,下結流蘇。傘頂多為硬木製成的三潭印月的小塔狀造型。傘面摺疊、收攏後,由於傘面上貼以篾青,所以外觀宛如青翠潤澤的天然竹筒,富有濃厚的江南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