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生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叔父杜少增是頗有名氣的石匠,杜春生師從叔父學習石刻,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打畫、雕刻皆運用自如。16歲隨叔父修建了固留村的牌坊,雕刻技藝初露鋒芒。
1927年,杜春生被鄰村的工匠推薦為工頭,1930年桃園鎮南北王村興建玉都觀,杜春生帶領60名石匠應聘承擔了玉都觀的石工建築。玉都觀竣工,遠近遊人紛紛前往觀瞻,一時轟動全縣。
此後,臨近諸縣凡有修廟建寺、造墓立碑者,無不慕名而來。牛山寺武聖殿供桌“八仙醉酒”、八角硫璃井碑刻、老城玄都觀“百鳥朝鳳”皆出自杜春生之手。
建國後,杜春生的雕刻藝術得到進一步提高。1954年,他帶領30餘人去寶雞市,完成寶成鐵路石雕任務,受到國家鐵道部的兩次獎勵。1957年,杜春生應聘於北京市建築藝術雕塑工廠,他精心雕刻的菩薩觀音像獲得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讚譽。
1958年春,杜春生與徒弟杜興利、李志鋒合作,完成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群英譜” 的部分人物雕像。1959年6月,杜春生赴山西省文水縣參與修建劉胡蘭烈士墓, 雕刻高4.2米的漢白玉烈士像。同年10月,他與焦興仁合作,為人民大會堂雕刻直徑2.2米的漢白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