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簡介
是早期建成的中型水庫。集雨面積25平方公里,另引水8.8平方公里,總庫容1621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5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57萬畝。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供水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水庫建設
1957年7月,以專區水利局王啟甲為主,配合縣水利局技術員進行勘測設計,12月經龍溪專署批准成立工程指揮部,縣委副書記張天寶任指揮,抽調陳岱、東廈、下河3個區和城關鎮民工共1.3萬多名,於1958年1月11日動工,至1959年5月建成蓄水。1964年開挖引水渠道4公里,1979年10月建成壩後電站。在水庫建設過程中,駐漳解放軍派出汽車18輛到工地支援,日夜兼程從10公里外的碗窯趕運條石3000多立方米。工程總投資245.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210.6萬元。共使用勞力261.77萬工日,完成工程量208.61萬立方米。水庫樞紐
水庫建土石混合壩,基礎為強風化流紋斑岩,壩高32米、長160米。溢洪道原進口段設滾水壩;1977年保壩時拆除滾水壩,改建水閘,設平板鋼閘門4孔,最大泄洪流量341立方米/秒。輸水涵洞原為鋼筋混凝土圓涵,內徑1.4米。1978年襯套鋼管,內徑1.3米,最大輸水流量5.0立方米/秒。水庫建成後即進行渠道配套,成為獨立灌區。乾渠長1.4公里,全部漿砌石防滲。1971年修建向東渠時左、右乾渠納入向東渠道,流量由原左乾渠1.9立方米/秒、右乾渠2.6立方米/秒,擴大到8立方米/秒。左乾渠除1.2公里倒灌馬山等村外,其他渠段堵塞毀壞。右乾渠長24.15公里,直通陳岱鎮過八尺門接向東渠東山段。右乾渠有支渠8條、42.2公里,分別在1979年、1981年配套完成,渠道有渡槽8座、涵管1座。
1973年興建壩後電站,裝機3×200千瓦。水庫養魚水面12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