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鴉片戰爭後的19世紀乃至20世紀初是中國社會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動盪巨變時期。這樣一段歷史留給人們更多的是積貧積弱、喪權辱國、不堪回首的回憶。而對那一時期政治人物所作所為也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歷史畢竟是人們走過的不可更改的足跡,在痛定思痛,擺脫屈辱歷史,走向現代化的今天,人們以更冷靜的眼光來反觀那段歷史與人物,試圖給其公正、客觀的評價,尤其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叱吒風雲達40餘年的李鴻章,更是惹人注目。花生文庫策劃、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的翁飛《李鴻章官場藝術與人際權謀》一書就客觀地再現了李鴻章原貌。此書內容涵蓋李鴻章的真實一生;布局上著力凸顯晚清官場層層關係網的特點;史料使用確鑿詳盡,糾訛揭密;文風上史聞結合,亦莊亦諧。李鴻章一生真實寫照。後人總在評說著歷史人物的功過與是非。在大眾心目中,李鴻章的名字是和中國近代一段屈辱歷史連在一起的。然而除卻一些敗筆,歷史人物的生活亦有其豐富多彩的一面,本書的內容對此深有體現。書中描述李鴻章生來仙鶴之象,少時才華展露,科舉考中進士並點為翰林。後回鄉辦團練,歷經失敗,軍事上漸趨成熟。1859年成為湘軍幕僚,1862年招兵選將,組建淮軍,並遴選幕僚,網羅人才,組建自己的班底,正式開始了其40年的政治生涯。從政期間,李鴻章進一步壯大淮軍並組建北洋水師,長期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職,參與、執行清政府的一些重大決策,代表清政府多次對外交涉;圍攻太平軍,於蘇州殺降。裁湘留淮,李鴻章曾成為剿捻主帥,擊滅東、西捻軍;謀求中國富強始終是李鴻章不滅的夢想,他開辦洋務,創辦三大軍工企業。後又辦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總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工商企業,率先倡導在中國修建鐵路。提出變局觀和人才觀,強調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恪盡職守,不拘一格提拔、任用人才,委以重任,發揮所長。並設翻譯館、學堂,支持創立格致書院,展現其雄心勃勃的夢想與氣勢。但夢想離現實總有很大的距離,種種原因與弊端使李鴻章洋務富國強兵夢想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被擊得粉碎。夢想破滅帶來的是馬關恥辱。貧窮落後挨打使一些濟時救世的愛國人士尋求改良之路,維新變法失敗,李鴻章有意維護愛國人士。八國聯軍進中國,被迫簽定《辛丑條約》,李鴻章又一次背起賣國的罵名,並在屈辱和怒恨中,以死而告終。正如書之序言所講,李鴻章從政時間之長、涉及的領域之廣、所做的事情之多,當時的政治家無人能比。且又處於那樣的時代,毀譽自然集於一身。
晚清官場層層關係網的大曝光。官場如同戰場,其中的爾虞我詐、權謀詐術比戰場有過之而無不及。封建清王朝末年官場黑暗一片,腐朽潰爛,派系林立,爭權奪利、相互傾軋。為立穩腳跟,一些利益相投的官員因各種關係相互交織、相互照應,壯大力量,結成千絲萬縷的關係網,共榮共損。李鴻章能在晚清官場活躍40年之久,雖屢遭危機,幾經沉浮,卻始終位極人臣,權傾當時,除其自身有很高的政治素質,慣用權變之術,陰柔剛猛,深諳為官之道外,與其背後的龐大關係網不無關係。此書布局以記述李鴻章一生為核心,層層鋪展開,不僅再現李鴻章原貌,而且也再現了那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官場。李氏大宅門的眾多宗法、姻親關係是李鴻章在官場馳騁最穩定、最牢固的基礎。初入仕途,投門拜帖曾國藩這棵大樹,再加上潘世恩、翁心存兩位官宦名臣為科舉正途之師,師門淵源使李鴻章做人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為仕途暢通奠定了深厚的背景。與同門師兄沈葆楨、同年進士郭嵩燾等人的相互幫襯、關照與提攜則是仕途關係網的平面鋪展。傳統的同鄉、鄉土觀念在李鴻章的政治生涯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他積極聯絡皖籍京官,回鄉辦團練,後乘時趁勢招兵選將,組建淮軍。並不斷網羅骨幹,加以舉薦、提拔,使其各具要職。如樹軍統帥張樹聲,反對洋務的劉秉璋,末路英雄潘鼎新,功業足與台灣共不朽的劉銘傳,有勇有謀的周盛傳等。這些人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形成勢力龐大的淮系集團,成為李鴻章仕途愈挫愈進的強有力後盾。層層關係網之間又相互交織,而其中每一個扭結都關係著整個網路的生存榮辱。因此關係網內部雖矛盾重重,但在涉及共同利益時卻能聯手對外,以求共存共榮。正是這種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裙帶關係,使整個晚清官場愈加腐敗。可以說,李鴻章的政治生涯是一段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最新資料,糾訛揭密。歷史有時會被人們的猜測與好奇加上傳聞蒙上層層霧紗,在傳說、演義的同時,同樣由於好奇心,又試圖撥開霧紗,窺見歷史原貌,了解真相。書中運用一些未刊資料,提供前所未聞的信息,並糾傳聞附會、筆記掌故之訛,提供真實地歷史事實。李鴻章和老師曾國藩間的微妙關係一直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做幕僚期間李鴻章為何突然離開祁門湘軍大營,猜測種種,而真正的原因竟是因原配夫人周氏病危,李鴻章為情而歸。愛婿張佩綸受李鴻章關愛尤加、一意呵護,除因其才華外,箇中原因還可以從中法馬江戰敗及甲午在李鴻章家中“干預公事”得到一些真相。一些史家將李、翁兩系描繪為勢不兩立的死對頭,原因是李鴻章捉刀參劾翁同書,而事實是李、翁兩系常有交織,“翁李交惡”公案純屬子虛烏有。考場舞弊歷來就有,筆記掌故記載李鴻章丁未科考請人捉刀代筆,有舞弊行為,疑案揭破,另有實情。為世人稱道的“公車上書”、“松筠庵集會”維新愛國行為,竟是康有為誇大其詞,作秀給人看。李鴻章入曾國藩幕府並非象史家所講不受歡迎,而是另有一番景象。慈禧陰狠手辣,卻能保全李鴻章,對其中原因,野史筆記說法種種,而史稱“甲申易樞”的清庭高層宮廷政變是真實內幕。甲午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伊騰博文在馬關談判竟是一波三折,受盡奇恥大辱等。透過這些真實的史料,人們能更好的了解歷史,體會人物。
史聞結合,亦莊亦諧。純粹史料的堆積只能局限於學術圈子,而純粹的逸聞趣事又只能作為雜書閒看。本書史聞結合,以史證聞,以聞活史。也就是用正史來保證資料的確實可靠,用逸聞趣事來增添史料的活力,更增加了其可讀性。史料的確鑿不必再說,作者還查閱了大量文獻檔案、掌故筆記,對一些傳聞趣事隨手拈來,在不影響歷史真實情況下,詼諧活潑。如對大腳老媽的無可奈何,與原配髮妻的難了情緣、對小蓮夫人的又愛又懼,一個有情有愛的李鴻章躍然紙上。翰林變綠林、上海懲貪又分別刻畫了狼狽不堪和日漸老道的李鴻章等。另外,本書語言鮮活,如李氏大宅門、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一群男人等形象用語都很貼近生活,通俗易讀,真正使歷史知識走出了學術的象牙塔而普及化、大眾化。
總之,讀完此書,會確如作者所願能展現給你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李鴻章。
作者介紹
翁飛先生1954年出生的,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此後曾經擔任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淮系集團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研究所的副所長。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和安徽地方史的研究,特別專攻的是像李鴻章,淮軍和淮系集團等等。在1999年9月到2002年7月期間,翁飛先生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清史研究所,師從著名歷史學家戴逸教授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到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工作,擔任學術界雜誌副社長兼副總編輯,以及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
除此之外,翁飛先生還兼職,包括中國史學會理事,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等等,並在很多大學裡兼任教授,像安徽大學,上海大學文學院,以及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學院等等。
作品目錄
序引言
李氏大宅門――出身與親友
小“財神”的仙鶴之相
這一天,正是民間“迎財神”的日子……李鴻章在老媽肚子裡折騰了一夜方才呱呱墜地,時令才交正月,就有春雷鳴響,還有仙鶴翔舞。加上李鴻章成人後身材碩長,江湖術士便吹噓他有“仙鶴”之相。
老爸的秉性遺傳
李鴻章的爸爸李文安除了又高又胖以外,還有兩點秉性遺傳給了兒子,一是好酒貪杯,一是喜作詩賦。……不過李鴻章在老爸身上大占便宜的只有兩件事:一件是他進京後認識老爸的進士同年曾國藩,二是老爸由於好酒貪杯送了命而李鴻章卻因此揀了一條命。
大腳老媽的言傳身教
“沒有老娘這雙大腳,誰供你們讀書做官?”
與原配周氏的難了情緣
原配夫人周氏的墓,不遠處就是《孔雀東南飛》中廬江小吏焦仲卿和劉蘭芝“兩家求合葬”的合葬墓……“生不同衾死同穴”,李鴻章連這一點也做不到,
鄉間老師徐於苓
合肥三怪之一的徐子苓,一邊喝酒一邊脫下襪子捻腳丫,還說道:“這腳味(爵位的諧音――因李鴻章受封為一等肅毅伯)怎么這么臭。”李鴻章則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剛強狠絕――從小看到老
老爸問李鴻章為什麼害死一缸魚。他卻說:這么多人進學,惟獨我不進,此魚不可留。
“李大架子”和“李大大架子”
“今天是官宴――公費請客,我的官品高,自然要坐首席,不能壞了國家法度;如果你們覺得對我大哥不過意的話,改天再辦一桌私宴,請我大哥生首席就是了。”
三弟李鴻章――首開跑官之先例18
李鶴章找曾國藩開後門,一連跑了十幾趟,千方百計留在了兩江總督衙門當差。李氏一門,他首開了“跑官”的先例。
獨眼老弟與廬州文化建設
《府志》上說李蘊章“好談經世務、善理財”,……他的所謂“善理財”,其實主要還是依仗權勢得來的不義之財。
首富李鳳章與蕪湖開埠
真正善於理財的是老五李鳳章,專門經營土地、典當和高利貸生意,成為李氏兄弟中的首富。
李氏家產知多少?
還是梁啓超說得比較實在:“世人竟傳李鴻章富甲天下,其事殆不足信。大約數百萬金之產業,意中事也。”
不走運的李昭慶
“視事太易”,又不如三哥鶴章會跑官,只得了個候補鹽運使的虛銜,便以39歲的壯齡鬱郁病故。
嗣子李經方
一面看書,一面拿著菱角去蘸糖,因為太專心而誤蘸到墨盂里,結果弄得滿嘴都是墨汁而不覺察。
兩位妹妹――一富一雅
士農工商,士為首商為末;進士之女下嫁合肥首富張家,在當時也是轟動一時的“思想解放”之舉。
趙小蓮的“旺夫運”
小蓮自過門後,李鴻章一路官運亨通,而她1892年去世後,李家的權勢開始走下坡路,李鴻章本人也開始接二連三的倒霉。
如夫人莫氏
無論是“懼內”還是夫妻恩愛,都擋不住李鴻章風流成性。……這位莫氏據說就是乳名丁香的那位美妾,上海華山路上有一座聞名遇邇的“丁香花園”,至今舊貌尚存,據說就是為她而建的。
中堂愛婿張佩倫
“爸爸選女婿,才學第一,革職有什麼關係,今天身居高位者,不少是行屍走向,我願意聽老爸的。”……張佩倫還有一個很爭氣的孫女――作家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