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青惠出生於文化之鄉——榆中青城一個農民之家。這裡地處黃河岸邊,不僅自然環境幽美、物產豐富,而且文化土壤極其肥沃。明、清兩代這裡曾出過不少進士和舉人。字畫乃是家家戶戶必藏之物。李青惠從小就十分喜歡文學藝術,尤其對書法藝術孜孜不倦追求。國小畢業後,因家境貧寒,考進收費較低的蘭州師範學校,有機會進一步接受文學藝術的薰陶。以後他便慢慢進入書法藝術的自我探索之中。但他的書法藝術真正飛躍起源於1985年。這一年,一直苫苫探索的他先後投入了無錫書法藝術專科學校和中國書法函授大學門下,作為第一期學員,他師承王學仲、歐陽中石、劉炳森、劉海粟、林散之等大師,系統接受了書法及相關學科知識、書法理論、書法歷史及書法技能的學習,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大學書法學歷證書和書法研究生學位。從此為自己書法道路理出了一條較為明晰的脈絡。在此基礎上,購買並大量閱讀碑帖及書法理論著作,將絕大多數業餘時間全部用在了臨帖與創作上。楷書追求顏真卿、歐陽詢、魏碑和于右任。行草專攻王羲之。在方法上採取了對臨、背臨、意臨、創作的“四步曲”。他在臨帖上一絲不苟,極力追求形神兼備;在書法創作上極力掙脫技術的束縛,追求個性的解放。這樣冬去春來,年復一年,終於形成了融碑帖於一爐,清暢、舒展、具有本人獨特風格的行草書風。
從此,他的書法作品連續不斷在蘭州晚報、甘肅日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陸續發表,在省內外大型書展上頻頻亮相、獲獎。接著,蘭州市書法家協會吸收他為會員,于右任書法藝術研究會聘他為副會長,王羲之、顏真卿書法藝術研究會推選他為理事。1993年3月,聘為甘肅省文史研究館文史研究員。
李青惠在專攻書法藝術的同時,十分重視古典文學知識的學習與補充,致力於詩詞知識的學習與詩詞創作的探索。他認為,作為一個書法家,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尤其是要懂得一些詩詞的知識,這是書法創作不可或缺的條件。因為書法家面對的就是一個詩、書、畫一體的文化存在,從詩或詞反觀理解書法不失為一條有效且不可多得的途徑。他不主張身處二十一世紀今天的書法家,總是在唐詩、宋詞甚至是反映古代戰爭和民族爭鬥中產生的一些作品中選擇書寫內容,而應該書寫反映時代精神、追求進取向上內容的詩詞、聯語,最好書寫自己創作的內容。1985年以後,由於工作關係,李青惠有條件“周遊列國”,瀏覽名山大川,“足跡遍天下”,增長了廣博閱歷。“祖國河山之美,文物古蹟之盛,民間傳說之奇”不僅極大地激發了他的愛國之心,更激發了他書法與詩詞創作之靈感。“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滿于海”,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則筆之於詩,筆之於書。這樣經常地、不斷地把這些一一記錄下來,匯總起來,不知不覺形成了數百首詩、書一體的詩稿。這些詩篇借物抒情,借景抒懷,將作者對歷史的追戀,對人生的感悟,對大好河山的讚美攜鑄於規整押韻、琅琅上口的字裡行間,因此他的詩有自然清純而不加雕琢的特色。1996年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了李青惠“以詩抒懷,以書展示”,被著名書法家李真將軍譽為“詩書合璧”的《關山秋月——李青惠詩歌·書法集》。從凝聚他半生心血的詩與書結晶中,可以看出他詩詞與書法創作的蹤跡與脈絡。
成就
李青惠不僅在詩詞、書法藝術實踐上結出了自己的果實,而且他在其他藝術中也有建樹,其藝術之路是廣闊的。作為一個專業的行政工作者,他二十出頭就開始擔任領導職務。他當過基層公社黨委書記,區委宣傳部長,並在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教育局、環保局等領導機關,長期擔任領導職務。但他始終乾一行愛一行,忠於職守。1985年以後,他在環保局領導崗位上,所從事的科研成果曾分別獲蘭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並多次獲“全國環保先進工作者”稱號和獎勵。他主持編導的四部反映環境保護內容的電視劇、專題片,都在中央電視台和各省、市電視台播放過。其中“黃河從我身邊走過”曾獲廣電部“行業故事片”一等獎。
李青惠的藝術經歷和傳略,被十多次編入《中國跨世紀文學藝術家辭典》、《二十世紀國際書法精作博覽》、《世界美術書法家世紀末成就大典》、《世界當代書法篆刻家大辭典》等辭書。他的詩詞作品也曾入編《中華傳統詩詞精選》和作家出版社的其他專著。他的科技論著《環境規劃模型與對策研究》一書,由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向全國發行。他的文學遊記《訪美紀行》、《歐行漫記》出版後,甘肅各報爭相登出,流傳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