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攝影家李開遠
李開遠,廣東省普寧市人,1965年8月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畢業後便就職新華通訊社,先後在廣東、福建分社任攝影採訪室主任、高級記者。1997年12月,正式退休。現為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學術委員、福建省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攝影人生
特殊的職業賦予了李先生創作機遇,使得這位具有事業心和使命感的攝影記者,頻繁地、多方位地接觸到基層百姓的社會活動與社會生活,從而記錄下大量生動的、多姿多彩的、鮮活的普通百姓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這批作品的文獻價值和歷史意義。這許許多多的“瞬間”記憶,聚成歷史的畫卷和時代的檔案,是任何文學所不能替代的。“歷史是一面鏡子,攝影機又是歷史的鏡子”,李開遠先生身手不凡的攝影藝術,是福建輝煌而曲折的時代進程的圖片式歷史記憶。
在李開遠先生30多年的新聞記者生涯中,他的足跡遍及八閩大地,他深入基層進行調研和採訪,勤奮工作,拍攝了大量的新聞照片,據統計,李先生拍攝的新聞照片被新華總社採用的就有近一萬底,其中80多幅照片在全國、全省獲獎,本次展出的攝影作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幕幕珍貴的歷史瞬間,喚起觀眾們對往事的記憶,我們也從這些記憶中感受到在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八閩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社會評價
李開遠的攝影人生是平凡而炫麗的,可從時任福建海峽攝影時報記者陳夫的專訪述評文章《李開遠 瘋狂的再現現實藝術》一文中找到答案。
李開遠 瘋狂的再現現實藝術
陳夫
初讀李開遠的攝影作品《牧海拾趣》,還篤實以為他肯定是個才思正盛、善藝術表現手法的年青人,可萬沒想到,開門迎候我的卻已然一位頭頂白雪、歷經滄桑的七旬老藝。在藝術界,激流勇退往往是老藝們明哲保身的收山之策,可李開遠何以做到激流勇進?又是什麼給了他超常態的藝術創造力?想到這,心中忽然生出要把李開遠的這股“巴老精神”作次解讀的衝動。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藝術的第一目的是再現現實。”自李開遠1965年畢業分配在新華通訊社廣東分社乾起攝影記者的那天起,這句話便成了他心目中攝影藝術與攝影價值存活的唯一信條,直到今天也未被懷疑或顛覆過。為第一時間拍到事件真實紀錄的新聞片,他甘願置身危境或拋卻時日;為反映土樓風情,他寧被騙留山中;為創作一幅《冠豸山晨曦》,立身寒水半晌,抽搐亦不移。李開遠在攝影上是瘋狂的,瘋狂的有些令人瞠目。30多年的記者生涯中,光新華總社採用的新聞與創作的攝影作品數目就有7000多幅,每年超出計畫任務的2~4倍,這不是一個工作者那么些熱情所能企及的,只可能是藝術的激情讓他失了控,讓他嘗到了美學的味道,才會有如此超人的精力從現實中提煉與藝取此般豐厚的巨製宏篇。或許,這正是李開遠作品依舊藝氣逼人、曲高一處的根基所在。
李開遠是個真正用現實紀錄來書寫攝影藝術的人,因而在他不同風格的作品中,真實、意向新穎等元素的引入卻呈現了他不朽的藝術生命力量。如《牧海拾趣》一作,雖未進行定焦或特寫拍攝“拾趣”的一姿一態,但片中各物象散點每成一景的效果,卻強烈烘托出灘涂勞動中人們多姿態的形體美趣,從而刷新了片中常見的單調的意境表達。查·邱吉爾曾說:“真實地表現自然,卻仍然充滿藝術的美”,李開遠的創作,就好似在自然中使用真實的技巧創造出一個個優美的藝術奇蹟。
代表作品
李開遠在時任新華總社攝影記者期間,被採用的攝影作品就達7000多幅,是
每年超計畫任務的2~4倍。他的一些問鼎之作有(只選一、二):1、《游大龍》(“閩西鬧元宵”專題之一)攝於上世紀90年代初連城縣姑田鎮;
2、《五鯉朝天》(“海上仙都--太姥山”組照)攝於上世紀90年代初福鼎縣;
3、《冠豸山晨曦》(組照)攝於上世紀90年代初連城縣; 4、《拉木頭小火車》 攝於上世紀70年代初閩北王台伐木場小火車拉木頭下山;
5、《酒盅舞--蒙古舞蹈》攝於上世紀70年代初福州市;6、《傳統陶藝》邵武市山區仍保留著傳統手工製作陶器工藝,很受歡迎。攝於1991年邵武市;
等等。
2.畫家李開遠
李開遠:
字拓之,筆名開元,號靜遠寨主人。漢族,祖籍山東省萊陽市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史書畫研究院理事、中國書畫交易中心常務理事。本人酷愛書法藝術,多年來始終堅持閱讀書法資料,積極參加各種書法理論學習和書法藝術創作,深得書法名家教誨,真傳賜教,受益匪淺。博覽群書名作,注意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豐富營養,書法藝術素養不斷提高。並從廣度和深度上提高創作與寫作水平。長期堅持臨摹名家名帖,兼容並蓄,心摹手臨,敢於創新,每日揮毫,不敢輟筆。經多年的不懈努力,深耕細作,尤其擅長篆書,作品古樸渾厚,莊重高雅,流利清新,已形成了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深受方家的讚譽和廣大民眾的喜愛。作品如《百壽圖》等被報刊刊用發表;《福壽雙全》被編入海峽兩岸書畫家優秀作品集;《桃花源記詩句》被編入中國書法篆刻作品創作邀請展優秀作品集,及作品《松鶴延年》被編入齊魯書畫研究院書畫家圖錄等。本人被錄入《世紀藝術家傳略》、《科學中國人》、《海峽兩岸萬名書法家簡明詞典》等書典中。經過多年來對書法藝術不懈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感到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有著無窮的魅力。現擔任齊魯書畫研究院書法家、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書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