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19年6月29日 出生於河南省孟津縣
1936-1937年河南省立開封高級職業學校染織科學習
1937-1938年 南昌航空機械學校學習
1938-1940年廣州、寶慶空軍總站和成都第十一飛機修理廠機械士
1940-1943年 四川樂山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紡織科學習
1943-1945年 在四川,先後任中央工業試驗所紡織廠工務員、川康毛織廠技術員
1945-1946年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紡織學院進修實習
1947-1948年 川康毛織廠、川康毛織公司工務主任、工程師(技正)兼銘賢學院紡織系副教授
1948-1950年 上海交通大學紡織系副教授兼南通學院紡織科教授
1950-1979年 西北工學院紡織系、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工業大學、西北輕工業學院紡織工程系教授
1979-1990年西北紡織工學院紡織工程系、服裝系教授,教務處副處長,服裝系名譽主任
1993年1月15日 在西安病逝,享年75歲
個人簡介
李辛凱,原名李正印 。幼年家貧。1925-1931年在孟津縣立第一國小讀書,曾先後更名為李梣、李毓英、李富生、李莘愷、李玉瑩,1946年後定名李辛凱。
工作背景
李辛凱1931年國小畢業後,遵父命入孟津“擬山園”私塾,1933年夏考入孟津縣立中學師範部,後轉入國中部。1936年先後進入開封中州中學和河南省立開封高級職業學校染織科學習。這期間,接觸新文藝思想較多,15歲就擔任開封《大河日報》、《河南晚報》、《新河南報》的文藝副刊編輯,並為河南作家協會成員。
學習專業
1937年,國難當頭,李辛凱受“航空救國”觀念影響,又投考了南昌航空機械學校發動機專業,1938年畢業後先後在廣州、寶慶的空軍總站和成都第十一飛機修理廠任機械士,曾改進了國外飛機的加油機構設計,為蘇聯援華空軍加汽油、裝炸彈、搞地面維修,在廣州白雲機場和芷江機場戰地服務,在日機掃射轟炸下堅守戰地值班。1939年,在成都因參與罷工被國民黨政府航空委員會通緝,逃到四川樂山,改名李玉瑩,考入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紡織科,立志學好工程技術,走“工業救國”的道路。畢業後,先後在中央工業試驗所紡織廠(在重慶)和川康毛織廠(在四川樂山五通橋)任工務員和技術員。1944年秋,到成都參加國民黨政府考試院主辦的“租借法案留美實習工程人員”考試被錄取。1945 年4月-1946年7月,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紡織學院和有關紡織廠進修實習。1946年回國後,先在川康毛織廠任工務主任,1947年-1948年在川康毛織公司(在成都市)任工程師,併兼任私立銘賢學院(在四川金堂縣)紡織系副教授。1948年秋到上海,任交通大學紡織系副教授,1948年8月-1949年4月期間還兼任南通學院紡織科教授。1950年2月出任西北工學院(在陝西鹹陽)紡織系教授,從此便紮根西北,專心投入紡織教育和紡織科學研究。40餘年間,隨著原西北工學院紡織系隸屬關係的變遷,李辛凱先後在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工業大學、西北輕工業學院、西北紡織工學院紡織工程系、服裝系執教。1978年12月,西北紡織工學院建校後,他出任教務處副處長。在他的努力下,1984-1985年,西北紡織工學院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理工類服裝專業和服裝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服裝的製作與工藝從此在中國大學開始形成獨立學科。
李辛凱是原紡織工業部服裝專業教育委員會第一、第二任主任委員,連續主持了三屆全國服裝專業教學討論會,並主持了多項有關中國服裝基礎理論與發展戰略的軟科學研究。以他為主要撰稿人之一的《中國20世紀服飾文化研究》項目被列為紡織工業部軟科學課題。他還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撰寫了部分條目。1986年9月,西安市人民政府聘請他為西安市科學技術諮詢委員會委員,1989年7月當選為陝西省民辦科技實業家協會首屆理事會理事。1992年10月獲政府特殊津貼。
因病逝世
李辛凱於1990年退休;1993年1月15日在西安病逝,享年75歲。
主要成就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服裝業逐漸由分散的手工業發展為紡織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的,服裝教育也由師傅帶學徒方式轉變為正規的高校教育。當時全國紡織高校還沒有設立服裝專業的先例,李辛凱看到服裝具有發展成為獨立學科的前景,致力於籌建服裝專業。他爭取各方面支持,尋覓人才,蒐集信息,選購設備,制訂教學計畫,完善教學條件。1984年招收了服裝專業的一個專科班;1985年組建了有兩個本科專業的服裝系,開始招收服裝專業本科生。李辛凱出任服裝系名譽主任,全面主持服裝系的工作。
服裝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李辛凱提出,服裝設計與製作工程的結合是必然的。服裝設計看似容易,其實卻很難掌握。他認為,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僅有紙面上的設計能力,是無法成為社會需要的設計人才的。在他的倡導和主持下,服裝專業的學生每年都必須進行專業實踐:採集面料,構思設計,量體裁剪,加工製作,直到試穿演出。畢業前,每個學生自製並著裝表演至少10 套服裝作品。這種側重實踐的培養方式,使得許多學生剛畢業就能獨立工作,受到社會的好評。同時,他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國內外時裝大獎賽等各種服裝專業活動。
培養人才
在他的指導和培養下,僅在1987-1989兩年之中,就有18名學生在國內外的服裝設計大賽中獲得23個獎項,不少學生後來成為全國知名的服裝設計師。
1985年,西北紡織工學院設立了中國第一個服裝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李辛凱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服裝工程碩士。他在指導研究生的同時,在全國率先為服裝和紡織品設計兩個專業的本科生開設了《服裝美學及心理學》課程,編寫了17萬字的教材,在國內率先把CAD引入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和科研。同時,還參加了陝西省攻關項目“旅遊服裝”的研發工作,編寫了電視教學片《服裝設計師的搖籃》劇本。現在,該校已培養出一大批服裝設計師。他培養的研究生徐青青已成為服裝工程專業教授,並擔任了教育部全國服裝與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人物評價
李辛凱思想活躍,興趣廣泛,接受新事物快捷。他既有技術專家的嚴謹,又有藝術家的豪放,能在科學與藝術之間求得和諧與統一。他從事的教育、研究、實踐過程堅持創新,勇於開拓。因此,他能夠在服裝這個工程與藝術兼容的學科里自由翱翔。長期從事科學技術的研究使他思維縝密,少年時期就有的文藝創作天賦使他思路開闊。
李辛凱自幼就敬慕精忠報國的岳飛。青年時代國難當頭,他報考航空學校決心保衛祖國;抗美援朝時,為國家捐出唯一財產——一兩黃金(手鐲)。
李辛凱對紡織事業的摯愛,使得他開拓進取永無休止。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之時,他也達觀大度,深信人民的事業和社會一定會不斷進步。他筆耕不止,1975年出版了《英漢紡織專業常用辭彙》,1976年出版了《專利目錄·紡織(1-3)》。1980年,他主編的《棉紡織廠設計》出版,1984年獲得陝西省高等教育局頒發的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二等獎。
20世紀70年代之前,中國西北、西南地區沒有一所紡織高等院校,僅有的一個紡織系因隸屬關係迭變而發展緩慢。從1975年開始,李辛凱受紡織系師生委託,為籌建西北紡織工學院奔走呼籲。1978年,在原西北輕工業學院紡織工程系的基礎上成立了西北紡織工學院。
李辛凱是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早期會員,1980年擔任西安市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1984年任陝西省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他還做過多任校、系兩級工會副主席、主席。無論做什麼工作,他都是熱情、開朗、隨和,喜歡和年輕人交朋友,青年教師和學生們是他家中的座上常客。
發揮餘力
李辛凱於1990年退休。退休後,仍熱心服裝系的各項活動。他為教工開設服裝知識講座,應邀去全國各地講學,把自己的教育觀念、學術見解、辦學經驗以及國內外服裝發展潮流介紹給服裝界的同行。就在他去世的前兩天,還表示願意為學校開設《服裝美學》課程,還為西北紡織工學院學報編輯部送去了論文《服飾文化的時代特徵》。去世時,還留下《服裝詞典》尚未出版。
書畫創作
他一生有許多書畫創作,從中也獲得科研的靈感和啟迪。他對祖國的摯愛,使他的才華更具光彩。他熱心開展教工文化娛樂活動,組建校內書畫協會,並以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參展,書畫作品參加了國內外多種大展賽,多次獲獎。傳略被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各種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