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豸

明代山西陽城縣白巷裡人(今潤城鎮下莊村人,中莊布政李府主人)。大明嘉靖辛丑高中二甲進士,初授官職為陝西合陽知縣,升河間府同知,又遷河南參議、副使、參政之職,後又升湖廣按察使,因剿滅師尚詔叛亂有功升河南右布政使,官至山東左布政使。

人物生平

大明嘉靖辛丑高中二甲進士,初授官職為陝西合陽知縣,升河間府同知,又遷河南參議、副使、參政之職,後又升湖廣按察使,因剿滅師尚詔叛亂有功升河南右布政使,不久又改任山東左布政使。李豸胸懷天下,對國家的經濟和稅賦問題十分關心,曾因連上11篇《計曹薦章》奏摺,深得隆慶皇帝讚許,下旨加授一級俸祿,二品官員因此可以享受一品俸祿。

主要成就

李豸,白巷裡人。即當今的陽城縣潤城鎮下莊村人。李豸成此大名,多虧了他的伯父李思孝。李思孝是大明朝中期白巷裡著名企業家。白巷裡自元朝以來,冶鐵、鑄造迅速發展,其祖上集工商業為一體,是方圓百里內有名的大富戶。李思孝繼承祖業後,既冶鐵鑄造,又兼營鐵貨、馬拉騾馱,將生意做到了外省,河南周口,古城開封,還有安徽毫、泗、壽、潁各州,更及山東曹州,到處有李思孝的鐵貨市場,有這么大的市場,自然要發大財。正如過年商戶門聯上所云“貨好門若市,心公客常來”、“財源通四海,生意暢三春”!李思孝發了大財,有錢不去花天酒地的揮霍,一生辦了兩件大事,一是修了海會寺如來塔,二是辦了私塾學校。前者塔高十三層,裝飾琉璃,為上黨明塔之冠,還建佛殿和功德院。後者是聘名師入塾講課,強調合家子女都入塾學習文化知識。李思孝是樹豐碑的高手,在教育方面立竿見影。不上幾年,他的兄弟李思恩就中舉入仕,更優秀的是自己的侄兒李豸,大明嘉靖辛丑高中二甲進士,被皇帝委任到陝西省郃陽縣當知縣。該縣不是平穩之鄉,惡霸橫行鄉里,魚肉無辜百姓。有個惡棍號稱“衙內”,為非作歹,橫行街市。昨報“衙內”搶了某家地產,將家主擠出門庭;今報“衙內”在某家搶了黃花姑娘,父母鬥不過“衙內”,氣得上吊荒野林間。縣衙內知縣不敢管,訴狀堆積如山,皆因“衙內”靠山結實,又羽翼豐滿。該“衙內”見無人敢與其斗,就愈加張狂無限。李豸上任伊始,因衙內又爭奪地產,一個老頭被打死,受害家屬擊了堂鼓,李豸不顧沿途風霜勞苦,立即坐堂理案、聽受害者訴說案情,不禁怒髮衝冠,喝令衙中捕快,立即將該“衙內”抓捕歸案。罪犯還沒有押回衙門,說情者就來了數十員。他們自稱社會名流,硬誣原告是擾亂鄉里的不法之徒。他們徇慣例,施手段,身帶金銀細軟,人參蟲草靈芝,要新知縣對“衙內”開脫成全。李豸對其賄賂看都不看,對說情者立即驅趕,嚴查歷任知縣所積訴狀,知其“衙內”罪大惡極,不可赦免,上報大理寺,核准秋後立斬,以雪萬民之恨。李豸上任之舉,震動了朝野上下。有人給李豸下帖“留意紗帽不保”,李豸在其帖上再書幾言:“紗帽算什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是身外之物,有本事任爾拿去,歸家白巷裡,爬渣坡撿鐵賣錢,遠超俸祿多矣,七品知縣,誰稀罕!”衙門諸人看了,都對著後堂豎大拇指,說本任知縣是個硬漢。秋後農事完畢,皇帝頒下聖旨,核准該“衙內”死刑,並要處以極刑。行刑之日,萬眾齊來觀看。“衙內”被五花大綁,白布裹身,身塗油脂點天燈施行。百姓拍手稱快,讚揚新知縣李豸曰“郃陽縣,虎為患,天降豸,除虎患”!大家都不知“豸”是何種動物,怎么能如此厲害。閱過古文者就知,“豸”是無腳之蟲。《詩經·爾雅》中說:“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豸”是一種能辨是非曲直的神獸,古代官員為了標榜自己執法公正,常把“豸”的形象畫在公堂上展示,標榜自己如神獸“豸”一樣的英明。李豸處決了惡少,不僅沒丟烏紗帽,官位反而越升越高。皇帝提拔他為河間府同知(副市長),又遷河南參議、副使、參政之職。後又升湖廣按察使。因參與政府平叛,有功升河南右布政使,不久又改任山東左布政使。有人問“布政使”何官也?這要從明朝說起。明朝中後期,各省設總督、巡撫等官,布政使位於其下。按現在來講,該職可為副省級行政官員,因李豸擔任過豫、魯兩省右左布政使,所以人們就稱他為“李布政”!李豸勤於政事,攤平賦役,節約開支,賑饑民,安百姓,政績卓著。他根據自己行政經驗,寫成了一部重要著作,名叫《計曹薦章》,皇帝讀後深有感觸,頒發聖旨,加贈他享受一品俸祿。對此豐厚待遇,並沒有給李豸帶來多少興趣,而讓李豸欣喜的是其兒子李可久中了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四川僉事。李豸為此特別高興。對於兒子中進士,李豸為什麼這么高興,這要聽聽李豸的興奮語言:“吾家父子同中進士,在吾陽前無古人呀!”的確如此,自隋唐科舉取士以來,陽城沒有父子同朝為進士的記錄,李豸父子同朝為進士,是千古未有之事,他怎能不高興呢!就我們陽城來說,李豸父子同朝為進士,意義非同小可,有他父子奠底,陽城以後更加輝煌。到了明清康熙年間,才有陳昌言、陳元父子的繼續,後又有陳廷敬祖孫三代四進士的輝煌。還有,李豸官居布政使,是有明一代王國光之前陽城最大的文官,足見其職位的重要,這是白巷裡的驕傲。李豸為官一生,65歲時致仕回家安度晚年,71歲去世,他留下的宅院,見證了他在世時的輝煌。

親屬成員

伯父,學業資助人:

李思孝(嘉靖、隆慶年間)明代陽城巨商,字雲樓,陽城白巷裡(今上中下三莊)人。兄弟三人,排行第二。元明時期,白巷炬鐵,鑄鐵業發達。思孝繼承家業,經銷鐵貨,在河南周口、開封、安徽亳、泗、壽、穎州和山東曹州等地均有店鋪,家累巨萬。思孝信佛虔誠,性情雅重。在嘉靖四十年(1561)至隆慶六年(1572)間,他捐銀6000兩,在海會寺東修功德院,院內建13級如來塔,塔北修佛殿20間。殿內塑金身佛像,幾萬卷麝香印的經卷都用彩裹。自號“雙塔主人”。時年至八旬,尚鶴髮童顏。為感謝這位功德主的施捨,寺僧在塔院內畫有他的肖像。王國光給他撰寫《龍泉寺重修寶塔佛殿記》碑記。(太行人物)

兒子:李可久。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四川僉事。

個人作品

《資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漕運王誥御祭文》河南西平《西平王氏家譜》收錄。

《計曹薦章》奏疏文稿

文字資料

來源:

李豸 提刑按察使 《湖廣圖經志》卷1)《湖廣通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