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祖

李繼祖

李繼祖(1937~2010),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一級導演、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原副院長。1950年參加西北民眾劇團,1952年隨團轉入西北戲曲研究院。主工文、武小生兼老生。1965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進修導演。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李繼祖、馬友仙秦腔伉儷 李繼祖、馬友仙秦腔伉儷

1937年,2月4日李繼祖出生於西安一個貧民家庭。

1950年,參加西北民眾劇團;

1952年,隨團轉入西北戲曲研究院。主工文、武小生兼老生。

1953年,曾獲西北文化部頒發的演員一等獎;

1956年,榮獲陝西省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二等獎,成為我院有影響的著名演員之一。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獲省級紅旗手和勞模稱號,並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

1965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進修導演。

1985年,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分管業務十餘年。

曾歷任秦腔團導演、業務科長,院藝術處編導研究室主任、副處長,副院長等職。

1999年,退休。

主要作品

先後在《一家人》、《大家喜歡》、《血淚仇》、《四進士》、《魚腹山》、《游西湖》、《趙氏孤兒》、《白玉鈿》、《恩仇記》、《白蛇傳》等劇中擔任主演。曾參與導演了《奪印》、《南海長城》、《戰洪圖》,改編並導演《祝福》,合作導演了新編古典劇《梁玉娘》,整理重排了《竇娥冤》、《謝瑤環》、《趙氏孤兒》、《血淚仇》等優秀保留劇目,執導了秦腔廣播劇《慧梅之死》和華劇新編古典戲《梨花魂》,改編並執導了《十八里相送》和《樓台會》;為培養優秀青年人才,排導了《謝冠》、《逼侄赴科》、《拷寇》、《悔路》等一批傳統折子戲。

人物軼事

“後生可畏”

李繼祖能演、能導,而且精於戲曲的理論研究,是戲劇界的全才。他很早就以“文武小生”聞名於秦腔界,“灑脫幹練、細膩傳神”是他的表演風格。其參演的《謝瑤環》,此劇由田漢於1961年根據碗碗腔《女巡按》為秦腔改編,改編後首先用秦腔演出,京劇次之,其中李繼祖與後來成為妻子的馬友仙聯袂出演,當時李繼祖擔當副導演兼男主角,演出結束後贏得了滿堂彩,同時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大師梅蘭芳曾撰文評價:“在《游西湖——救生》一場時,扮演裴生的李繼祖把傳統的甩髮、吹火、撲跌技巧用來表現千鈞一髮時的緊張心情,十分成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在看完他的表演後只說了一句“後生可畏”。

周總理請吃麵條

《趙氏孤兒》飾演公孫杵臼 《趙氏孤兒》飾演公孫杵臼

20世紀50年代,“三大秦班”晉京時,李繼祖在《游西湖》中飾演裴生,多次受到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的接見。周總理還特別請李繼祖吃麵條,並送給他一盒軟中華煙。1958年、1959年,李繼祖主演的《游西湖》、《趙氏孤兒》在全國十三省市巡迴演出,紅遍大江南北。

社會活動

歐洲講學 歐洲講學

李繼祖不但是著名的演員,還是著名的秦腔導演和戲曲理論研究家。在1996年,李繼祖就被派去歐洲作學術訪問,講解秦腔。在全是外國人的課堂上,講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的是陝西的秦腔,李繼祖那時的心情別提多興奮了。同時,他也有了一個心愿,就是要致力於對秦腔人才的培養和發現。如何讓秦腔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在年輕人中傳承下去,成了他一直的思考。在擔任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10餘年時間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培養新人的工作中。數十年來經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學生遍布西北五省,上門討教的秦腔愛好者更是多之又多。李繼祖說:“誰愛秦腔,我愛誰,我會把我的畢生所學傳授給他們。”

人物理論

李繼祖和妻子馬友仙都非常反感“秦腔是‘吼’出來的”這種觀點,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提法,給民眾造成了很大誤導。秦腔要唱得委婉動聽,是要經過大量艱苦的專業訓練的。過去老藝人在河邊練嗓子,就是為了使聲音找到一個正確的位置,能發出更動聽的聲音來。在藝術上,他也是絕不說假話,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他常說一句話:“可以同流,但絕不合污。”大凡人生在世都要做兩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做事也是做人,做人亦是做事。李繼祖一生真誠做人,認真做事的精神讓人們敬佩和緬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