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十年僑居
李林,1915年被生父母棄於福建漳州塔口庵。40天后被養母陳茶領養
,3歲隨養母僑居荷屬爪哇10年,身受殖民統治壓迫,深知無強大祖國做靠山的痛苦。9歲以學名李秀若,入讀養父創辦的華僑國小,抵制荷蘭殖民當局不許華校教學中文和中國歷史、地理的禁令。
回國深造
1929年春,李林隨養母回到故鄉,進入廈門集美學校讀書,並加入集美抗日救國會義勇隊。
1933年冬,李林就讀上海愛國女中,參加了共產黨人領導的“抗日救亡青年團”,寫下“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1936年李林來到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北平,考入北平民國大學政治經濟系。她閱讀馬列主義著作,參加各種抗日救亡活動,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12月12日,北平學聯為抗議國民黨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國會“七君子”事件,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李林擔任民國大學遊行隊伍的旗手,面對警察的暴力阻攔,堅決護旗不倒。
參加革命
1936年底,李林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回響中共北平市委的號召,奔赴太原,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舉辦的國民師範學校軍政訓練班,接受軍事訓練,任特委宣傳委員兼女子第11連黨支部書記。
宣傳抗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李林要求到前方殺敵,被派到大同,任犧牲救國同盟會大同中心區委宣傳部部長。後隨晉綏邊區工作委員會到雁北抗日前線,宣傳和組織工人、農民、學生參加抗日武裝。組織開辦訓練班,編寫軍事、政治教材,親自授課,教育和武裝青年。
雁北抗日
1937年11月,任雁北抗日游擊隊第8支隊支隊長兼政治主任,率部與日偽軍展開鬥爭,開闢抗戰新區。
1938年春,李林改任整編後的獨立支隊騎兵營教導員,率部馳騁雁北、綏南與日偽軍作戰,奇襲“長流水”據點,掃蕩洪濤山區,突破岱嶽鎮。同年秋,任中共晉綏邊區特別委員會宣傳部長,兼管邊區地方武裝。
1939年3月參加閻錫山在陝西宜川秋林鎮召開的晉綏軍政民高級幹部會議,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以鐵的事實和親身經歷,講述八路軍和山西新軍深入敵後,出生入死,打擊日偽軍的英勇壯舉。閻錫山曾親自派人向她施以威逼和利誘,李林不為所動,堅持事實,引起輿論強力關注,粉碎了國民黨的反共陰謀。
1940年1月任晉綏邊區第11行政專員公署秘書主任,並當選為邊區行政公署行政委員會委員。
英勇就義
1940年4月,日偽軍集中1.2萬兵力,對晉綏邊區進行“掃蕩”。26日,晉綏邊區特委、第11行政專員公署機關和民眾團體等500餘人被包圍。為了掩護機關和民眾突圍,她不顧懷有3個月的身孕,率騎兵連勇猛衝殺,將日偽軍引開,自己卻被圍困於小郭家村蔭涼山頂。在腿部和胸部多處負傷後,仍英勇抗擊,斃傷日偽軍6人。被日偽軍包圍後,她寧死不屈,用最後一發子彈射進喉部而犧牲。
李林犧牲後,數千名抗日戰士和駐地民眾,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李林犧牲時的血衣幾經輾轉,送到了革命聖地延安。為了寄託人們的無限哀思,當地數千名抗日軍民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在洪濤山區東石湖村高山腳下,建造了李林烈士墓。墓碑上刻著:“浩氣貫洪濤,碧血染桑乾。忠勇報國志,永活在人間。”
成就貢獻
1936年12月,“七君子”冤案爆發,李林擔任民國大學遊行隊伍旗手,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造成頭部受傷,但仍堅持到遊行結束,此次遊行示威為“七君子”冤案的公正審理提供了強大的民眾支持。
1939年3月,閻錫山舉行“秋林會議”,製造謠言,妄圖揭起反共高潮。李林南下赴會,以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當著閻錫山的面三次發言,駁斥國民黨頑固派的種種謠言,引起新聞界、電影界人士關注,對國民黨製造了強大的輿論壓力,遏制了國民黨的反共陰謀。
1939年9月,面對日偽軍第七次快速掃蕩,李林率領騎兵連,運用“調虎離山”的計謀,奇襲日軍岱嶽鎮據點,迫使日偽軍回援,解除了掃蕩危機,保衛了雁北黨政機關首腦。
人物評價
1938年,在晉西北人民代表大會上,賀龍稱讚她是“我們的女英雄”。
1940年,李林犧牲後,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從延安發來唁電,對李林的革命生涯給予高度評價,稱她“不僅是女共產黨員的光輝模範,而且是全國同胞所敬愛的女英雄”。
同年,延安《新中華報》、《中國婦女》雜誌,重慶《新華日報》等許多革命報刊雜誌,登載了李林的英雄事跡,讚頌李林的偉大壯舉鑄就了中國民族英勇的最光榮典型。
中共晉西北區黨委機關報《新西北報》發表社論,稱讚李林是“中國民族英雄的最光榮典型”,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唯一的華僑抗日女英雄。
2009年李林被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人物軼事
艱苦訓練
1936年末,李林回響黨組織號召來到太原。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並立即投身於軍政訓練班學習和訓練。李林在學習訓練中還兼任女生連的秘密黨支書,兼做黨的工作。在學習中,處處以身作則,如練習射擊瞄準時,十分頑強刻苦。以致雙肘磨破,鮮血從袖口流出,仍然一聲不吭,堅持練習,其非凡的學習精神,也讓教官倍感驚奇和佩服。後來學習騎馬,難度更大。李林不甘示弱,硬是不怕摔跤和傷痛,經過反覆訓練,即使最烈性大馬,她也能一躍而上,揚鞭賓士。而且能在奔馬背上左右開弓雙手射擊。通過集中學習和刻苦磨練,李林很快成了文武兼備的人才。她的模範行動,受到人們尊敬,在學員中也產生良好的影響。
擴建騎軍
1938年5月,雁北抗日游擊隊奉命北上開闢新區。李林帶領部分戰士,掩護主力截擊日軍。行軍途中,發現有個村子的路口有座土碉堡,後面還有個大院子,經偵察,證實是日軍的一個馬樁,裡面栓著100多匹戰馬,僅有偽軍一個排把守。李林當機立斷,趁敵不備發起突然襲擊。慌亂之中,守敵死傷過半,剩餘日軍狼狽逃竄,所有馬匹被繳獲。這次戰鬥的勝利,使李林的騎兵營得以組建和擴大。
後世紀念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該園始建於1964年,竣工於1973年8月,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
紀念活動
1972年,周恩來夫婦陪同外賓到山西大同視察時,特別指示要宣傳李林。
1985年4月26日,是李林烈士蒙難45周年紀念日,中國僑聯在平魯縣舉行隆重紀念活動。
1990年4月5日,清明節,從中央到福建省市有關領導、烈士親屬和當年戰友,許多海內外知名人士以及集美師生代表一千多人云集廈門集美李林園,隆重舉行“李林烈士殉難50周年暨李林園落成”紀念大會。
紀念學校
198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平魯一中為李林中學,李林中學與集美中學結為友好學校。9月3日,上海愛國中學也隆重舉行了李林塑像揭幕儀式。
文學紀念
1973年9月13日,周恩來生前托鄧穎超轉告中共雁北地委,寫一部《李林傳》。周恩來叮囑之後,雁北地區和朔州市,先後出現了不少記述或歌頌李林的各類作品。王寶國在經過長期研究華僑抗戰女英雄李林,用功寫成一部長篇傳記文學的《華僑抗日女英雄李林傳》,文中突出表現李林在集美學校受陳嘉庚先生影響而形成的華僑精神。這部作品發表於《中國作家》紀實版2011年第12期,並獲中國作家協會2011年度重點作品扶持,又於2012年6月榮獲第四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
影視紀念
1985年,原中共雁北地委、行署組織創作,拍攝了12集電視連續劇《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