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春[紙雕藝人]

李書春,男,出生於1929年,吉林省吉劇團的舞美設計師,民間紙雕藝人,綽號“烙鐵李”。他用廢報紙和各式各樣的烙鐵做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的紙雕作品。他從事這項技藝已經50多年。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62年,李書春進入當時剛剛成立的吉林省吉劇團。

1964年,李書春結識了我國著名的民間扎彩藝人盧彥芳。

人物經歷

盧彥芳師傅當時在吉林省吉劇團里做舞美工作。在劇團排演的《桃李梅》一劇中,盧彥芳師傅製作了一面鏡子,鏡架上鑲嵌了一位仕女,底座上還跪著一隻大象,令人稱奇的是這一切都是利用紙塑工藝完成的。盧彥芳師傅還用紙塑工藝製作了化妝檯、香粉盒、屏風等舞台擺件。李書春看到後大開眼界,紙塑工藝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對藝術有著其強烈愛好的他決心向老前輩請教,從此他便於紙塑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盧彥芳師傅傾囊相授,李書春勤奮好學,僅用了半年時間他就掌握了這門獨特的技藝。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從此,李書春冬三九夏三伏貓在火爐旁,揮汗如雨,苦心鑽研紙塑技術。

1964年,李書春到農村去參加社會主義教育。在階級教育展覽會上,李書春畫了一百多幅宣傳畫,又按照真人大小比例做了兩組紙塑。一組3個人物,內容是地主勾結警察;另外一組2個人物,內容是地主勾結四不清幹部,請四不清幹部喝酒。李書春精心用紙塑工藝製作了一桌酒席,飯菜尤為傳神,澆汁魚汁濃肉嫩、扒肘子油光閃亮、炸丸子仿佛冒著熱氣。這兩組紙塑作品在通化縣三棵樹村展出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老百姓很難相信如此逼真的飯菜竟然是用廢紙製作成的。紙塑藝術這門原來為封建迷信服務的工藝,現在在李書春的手裡改變為現代社會生活服務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李書春沒有參加運動,而是開始埋頭在家裡鑽研業務,創作了作品《礦工頭像》。並在原來塑形用的尖形和方形兩種烙鐵的基礎上,設計了專門塑眼珠、臉頰、衣紋等大大小小二十多種烙鐵。

當時四川省製作了泥塑場景《收租院》,全國廣為宣傳。李書春拿著自己的紙塑作品找到了軍宣隊軍代表,李書春向軍代表介紹紙塑作品重量輕、便於移動,比泥塑更易於流動展出。軍代表在看過紙塑作品後給李書春開了介紹信,李書春便拿著介紹信來到了吉林省博物院。當時吉林省博物院人才薈萃,全省藝術界的高手都匯集到這裡。李書春在博物院二樓的一間辦公室里動手製作了紙塑作品《白毛女和大春》。後來,李書春又去了劉英俊紀念館為展覽做布景。在劉英俊紀念館,李書春用烙鐵加噴水製作出了十分逼真的舊草屋,他的紙塑工藝廣泛受到好評。此時展覽館劉英俊攔驚馬的造像因膠泥開裂問題無法解決,有人想到李書春和他的紙塑藝術。李書春迎難而上,僅用半個月時間圓滿完成任務。

李書春的房間裡一尊古銅顏色的魯迅先生的半身像吸引住我的目光。魯迅手拿著筆正在寫批判文章——先生那犀利的目光、稜角分明的輪廓、風霜刻下的皺紋,都清晰如昨,一下子就將你的思維拉回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是我1974年創作的。”看到我專注的目光李書春介紹說:“三十多年了,創作這個紙塑作品時,我還年輕著呢!”李書春邊說邊用手撫摸著肖像,“除了裡面的骨架是鋼絲的,其餘全部都是紙作成的,外面塗了一層油彩,一是追求古銅的效果,二是為了防蛀、防潮、防腐爛。”我好奇用手一試,一尊真人大小的紙塑半身肖像重量只有三四斤。 在創作了魯迅先生半身象後,李書春又創作了《齊白石》、《天女散花》等作品。四人幫倒台後,《人民日報》發表了文章《科學的春天》,李書春很有感觸,滿懷激情地創作了同真人1比1大小的科學家像。1981年2月,李書春在吉林省文化宮舉行了個人部分作品展覽。

好幾年前,日本有位木雕家訪問吉林,李書春用2天時間製作了紙塑作品《鍾魁頭像》贈送給對方,對方看到紙塑作品時驚奇不已。西門子公司東南亞地區總代表保羅非常喜歡中國文化,2000年他邀請李書春在家中一根5米高4米長的房樑上創作了一條紙塑《盤龍柱》作為裝飾。2002年,李書春還應邀為奧迪公司總裁創作了長6米、寬1.5米的浮雕《行龍》,奧迪總裁如獲至寶,將作品郵寄回德國老家掛在客廳里。

現在,長春市薩滿鍋頭飯店前有根4米高70公分粗的圖騰柱,上面有3隻青蛙、4隻熊、3位仙女、還有雲霧等裝飾圖案........這也是李書春的傑作,令人稱奇的是紙塑的圖騰柱立在室外卻不怕風雨侵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