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晨

李曦晨

李曦晨 (1912~1939.12.10)原名李世光,字梅秋,臨淄縣敬信鄉(現淄博市臨淄區齊陵鎮)齊家終村人。是臨淄人民抗日武裝—臨淄縣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的組創者之一。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生平

李曦晨 李曦晨

曦晨自幼聰慧,深沉善思,讀書以來,一直名列前茅。1927年至1930年,他在臨淄縣立初級中學讀書,由於成績優異,急公勇為,被選為學生會常務委員,隨著新知識的增加,他對一些社會問題開始了自我思索。面對舊社會中為富不仁、豪強橫行的現實,他痛心疾首。在一次班會上,他以“歡迎土匪”為題進行講演,初步揭示了他砸爛舊世界的革命意念。1930年,他考入山東省立第四師範。在中國共產黨員、國文教師馬同貴(又名馬石庵,馬千里)的影響教育下,他參加了四師的“社會科學研究會”和“左翼作家聯盟”等進步團體並很快成為核心骨幹,站在愛國學生運動的前列。

1931年5月1日,他在中共地下黨的指導下,組織四師、省立十中、師範講習所、商業學校的數百名學生的飛行集會,進行“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宣傳活動。在地下鬥爭中,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即擔任了中共益都縣委員會青年部長、四師支部書記。1932年8月,益都縣委遭受破壞,他被任命為益都縣黨團聯合委員會(即臨時縣委)書記。他重新整頓了十中支部,建立了北官營支部,並創辦秘密革命刊物《赤鋒報》。

資料

1933年3月3日,李曦晨在益都城裡衛街新華客棧主持黨團聯委會議,因叛徒出賣被捕。此後,在將近5年的鐵窗生活中,他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他3闖山東反省院,誓言寧可坐穿牢底,也決不叛黨,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

李曦晨在國民黨第三路軍軍事法庭,身受各種嚴酷刑訊,始終以抗日愛國無罪來答辯。最後被判5年徒刑,交山東高等法院看守所關押。1934年5月,轉押山東第五監獄。不久,他領導全獄難友為爭取改善一伙食和保障閱讀書報的權利,開展了長達6天的絕食鬥爭並取得了勝利,他被推為首任“犯人”一伙食代表。國民黨山東司法當局畏於曦晨的鬥爭精神,又把他轉到山東省政治反省院。到院不久,他又連續兩次發動絕食鬥爭,強烈要求改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同時對他的無辜判罪提出申訴。攪得反省院難以應付,又將他轉押益都東關山東第四監獄。益都教育界師生和各界人士聞訊後,紛紛到獄中探望他,聲援他的鬥爭。第四監獄管理人員怕出變故,又把他轉回反省院。國民黨獄政當局看到李曦晨走到哪裡,哪裡就出現反抗。於是又以“劫持民眾,排斥訓導”的罪名,加判5年徒刑,並採取了殘酷的“流押”手段,先後到章丘、桓台、臨淄、臨朐、益都等縣看守所,每處看押最長不過一月,使曦晨疲於奔勞,不得安寧,妄圖以此消磨他的革命意志。豈知,李曦晨仍利用流押機會,把革命真理到處傳播。臨朐縣看守所長竟背後稱李曦晨是“有學識的愛國青年”,並越級向省司法當局為曦晨鳴冤申訴。嚇得山東司法當局第3次把他押回反省院,再不流押他處了。1937年秋,日軍逼近濟南,反省院迫於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協定,在監獄門口貼張紙條說:“誰想出獄,簽個名即可”。曦晨等不予理睬,力爭無罪釋放。又幾日,反省院的訓導主任王育民在逃走之前,跑來對曦晨等三人說:“恁這三個不怕死的人啊!快走吧,什麼手續也不用辦了。”曦晨和胡維魯等三人才無阻出獄,實現了他“坐穿牢底”的誓言。

李曦晨出獄後,首先去壽光與中共魯東工委取得聯繫,然後趕回臨淄西關國小找到同學友好進步志士李人鳳、陳梅川、崔棟生等人,多方策劃,組織了臨淄縣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根據鬥爭的需要,軍訓團編為三大隊。李曦晨為了加強共產黨對部隊的領導,1938年2月6日,他去壽光向中共魯東工委作了匯報,取得了魯東工委的直接領導和廣饒、益都、壽光、博興各縣委的積極支持,派楊滌生、岳拙元等多名共產黨員前來三大隊。大隊設政治處,連隊設政治指導員,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李曦晨任政治處副主任。4月初,李曦晨在黨組織的決策下,協助大隊長李人鳳驅逐了竊據梯隊司令職務的復興社分子王尚志。到1938年6月,三大隊兩個中隊發展到十一個中隊(連),並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廠、軍醫院和被服廠。7月7日,三大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第十團,李曦晨任團政治處主任。

1939年9月,三支隊成立獨立團,曦晨任團政治委員。12月10日,支隊司令部和獨立團挺進萊蕪縣茶葉口以北地區,遇日軍遭遇,李曦晨立即率獨立團搶占西周峪西山阻擊敵人,不幸中彈犧牲,年只2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