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簡歷
李晨嵐先生少年時在原籍學習傳統國畫,1934年進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進修繪畫,1938年畢業後留校工作,抗戰時隨校南遷於湖南沅陵後至雲南昆明。
李晨嵐的早期作品以仿宋元名家技法為主,傳統筆墨功力深厚,尤擅青綠山水,畫作頗受當時文化名人沈從文、朱自清、董作賓等推崇,並被雲南上層人士追捧。
(參考:《沈從文傳》:第八章·昆明冬景;《朱自清經典大全集》:題所藏《李晨嵐沅陵圖》殘卷;李霖燦著《西湖雪山故人情》:憶李晨嵐兄。)
1940年代初李晨嵐與李霖燦(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一起赴麗江考察邊疆文藝,後獨自在西雙版納採風,創作。
從這一時期開始,作品風格發生轉變,以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為基礎結合西畫的透視和用光,並獨創多種國畫皴法,在中國山水畫革新上非常成功,是當時國內在這方面處於領先水平的少數山水畫家之一。
1950代起,李晨嵐在雲南省文聯工作,作品經常參加雲南,西南,及全國美展,多有畫作出版。 1957年4月,李晨嵐有作品入選文化部在莫斯科舉辦的新中國畫畫展。 1960年代後,由於歷史原因,李晨嵐人生坎坷,基本再無作品傳世,殊為可惜。
作品展示
相關文獻
“雪山宗”與李晨嵐
玉龍是聞名天下的雲南麗江玉龍大雪山的簡稱,“雪山宗”則是在上世紀之1940年時,由對玉龍萬千變化的壯美氣概感悟至深,以至皈依雪山的二位畫家李晨嵐、李霖燦提出並為之獻出畢生才華。並且,這也被沈從文先生寫進了以二李在玉龍遊歷為背景的小說《虹橋》之中,藉此為李蘭(李晨嵐)、李燦(李霖燦)的主人公代言:是來給山水畫法雪山開宗的。光陰似箭,這已是70餘年前的事了。
記得在1961年底,李晨嵐先生由渝遷昆定居,住在昆明西郊黃土坡雲南藝術學院旁一個村子裡。我有幸成為了跟他學習中國畫的一個小弟子,我當時十四五歲。晨嵐先生當年中等個子,微胖,待人笑容可掬,操著河南口音。他在給學生授課時,通常是創作示範、技法講解、名作分析、畫史畫論穿插進行,使學生如穿行於畫史、畫廊和錦繡山河之間,不知不覺間就漸入中國畫的聖殿。有一天,我去交作業時,老師認為我“從現在掌握的筆墨技法看,可以試著寫生和自己創作。”接著老師在鋪開的棉紙上,沙沙地動筆給我作示範。他時墨時水,疾徐點厾,勾皴點染,乾濕濃淡,只見飛雲中一塊突兀巨崖,似動非動地高聳於一片霧松之上。他放下畫筆時,我尚自砰砰心跳。他說:“這是玉龍雪山上的一個小景,是當年寫生後的創作,我的畫和大多數畫家一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我早年到過玉龍雪山,遊歷過金沙江峽谷,那裡有畫不完的畫,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其鍾情於玉龍的情懷和留戀,溢於言表,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以後,我摸索著寫生,試創小稿,並不斷了解遠在滇西北的玉龍大雪山。
1976年老師病逝於家鄉河南羅山縣。對老師的懷念,對老師那種關愛學生、終身勤奮、不顧境遇,全身心創作探索精神的敬仰,使我長時間尋訪老師的經歷和創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才萬分驚訝地明白了,當年我們竟然不知道老師原來是一個有著深厚學養和很高成就的新國畫先驅者之一。
發出“雪山宗”豪言的李晨嵐、李霖燦先生皆河南人。晨嵐先生出生於1910年,霖燦先生出生於1913年,晨嵐先生以近十年的時間先後畢業於河南藝術師範學院、京華藝專、杭州藝專(國立藝專),先後師從齊白石、李苦禪、吳鏡汀、林風眠、潘天壽。在抗日烽煙中隨杭州藝專西遷昆明,在杭州藝專與李霖燦先生成了同窗好友。國立藝專到昆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沈從文先生的指點下,二李慨然以“國立藝專麗江工作站”的名義遠赴麗江玉龍雪山,作邊地民族藝術考察和創作。這一去,成了二李終身事業的起點。前往麗江途中,他們登雞足山北望,數百里外藍天下的玉龍雪山如白蓮般湧出群山之上,使見過多少海內名山的二李恍如夢中,晨嵐先生當即立志要為之創出皴法百種!及至到了玉龍雪山,見到開滿各色鮮花的田莊,而橫空出世的玉龍大雪山高聳在棕櫚樹之上,如剪影般懸在藍天白雲中;上了玉龍,一連七天的流連,千姿百態的雪峰,瑩瑩的綠雪,玉峰壁立,雪谷深徹,陰晴明滅,朝霞夕暉……千古不化的雪山晶瑩剔透、氣象萬千,使二李產生徹骨的感悟,當即拜倒皈依了雪山。面對壯麗河山,他們痛感當時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深感文化人傳薪繼火、發揚民族精神的責任,於是立下了創立新雪山宗的宏願。他們認為玉龍大雪山的雄壯奇麗,是中原及江南畫家無緣親見的,中國現代的山水畫家正苦於擺脫不了舊的軀殼,而展現在他們面前的分明就是中國山水畫家的一條新路、新課題。他們認為只要捉住此地的真景實感,雪山宗可以變成新中國文藝復興的晨號。此志一立,二李為之做出了畢生的努力。之後四年,他們在麗江玉龍、金沙江、瀘沽湖一帶寫生創作,學術考察,與當地人也結下了很深的情誼。以至麗江有“二李到,雪山笑”之口諺流傳。當年李霖燦先生就把他們的所見所感以精彩的文字寫了出來,通過沈從文先生髮表在昆明出版的《今日評論》上,引起了轟動。之後李霖燦1948年作為原中央博物院受聘專家到了台灣,以後他的著作《大西南遊記》《神遊玉龍》《西湖、雪山、故人情》等記錄和宣傳了他們的藝術生活和理想。李晨嵐對西部地區以玉龍雪山為主要內容的創作也取得很大成就,晨嵐先生因之被尊稱為“李雪山”。他謳歌玉龍大雪山的作品《綠雪洞天》入選全國美展,在西南地區美展上也有五幅作品入選。之後晨嵐先生又把雲南西雙版納綺麗風光作為創作重點,其中一幅立軸入選1957年的莫斯科新中國畫展。而且他創作的很多作品,尤其是竹簾畫,一時成了創外匯的亮點。
時隔四十年的1983年,畫家吳冠中先生不甘落二李之後,又往玉龍雪山,也頗有收穫,創作了《春雪》《月下玉龍》《奔馬》等一系列作品。在此前後,版畫家李忠翔先生在初步了解了二李之事、之志後,也發出了繼承“雪山宗”之志的志向,開始了新的努力探索。
來源:光明日報 李建華 2013年09月15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