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烈士故居

李晚烈士故居,位於廣東省雲浮市雲城區思勞鎮崗尾村委會路心村。故居為泥磚、灰沙、瓦木結構,坐東南向西北。總面闊2.79米,總進深9.05米,原李晚故居於民國期間已倒塌,1973年由雲浮縣民政局撥款在原址重建。

人物簡介

李晚(1873—1911年),字晚君,號晚發。出生於貧苦農家。8歲入私塾讀書,賦性聰慧剛直。12歲輟學,在家從事耕種。22歲與高要縣白諸一區氏女子結婚,婚後未滿一載,便到香港以縫紉為業。

人物歷程

在香港,李晚在一批愛國志士的薰陶下,產生民主革命思想。當他獲悉有一批中國民主革命黨人在南洋活動時,旋即赴吉隆坡,進一步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並加入中國青年會。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李晚同幾名民主革命黨人一起,回到家鄉,在腰古圩旁租借1間民房,開展民主革命宣傳鼓動工作,為當地官府不容,被逼再赴南洋。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國而鬥爭。

清宣統三年(1911年)春,李晚隨黃興等取道香港,潛回廣州,建立秘密機關,籌劃廣州起義。起義前幾天,不慎泄漏機密,有個秘密機關分部被破壞,幾名革命黨人被捕。在此緊急時刻,革命黨人內部意見不一,有的人主張暫時解散隊伍,等待時機。黃興等於4月26日集議,主張次日起義。李晚極力贊同黃興的主張,並說:“我們身為革命同志,為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國,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4月27日(農曆3月29日)下午5時半,廣州起義爆發,李晚在黃興率領的120多名“敢死隊員”中,高舉義旗衝鋒在前,攻打清政府兩廣總督署。因敵我力量懸殊,起義隊伍陷入重圍。突圍之後,李晚等在雙門底(今北京路北段)與清軍開展激烈巷戰,終因後援不繼,壯烈犧牲,時年38歲。李晚死後被葬於黃花崗,是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之一。

為紀念李晚烈士,民國18年(1929年)在雲浮縣城興建李晚公園,民國22年在思勞鄉路心村創辦李晚國小,民國31年在雲浮縣城創辦縣立晚君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