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4年8月24日 出生於浙江鄞縣集仕港
1942-1948年 浙江鄞縣集仕港廣德國小學習
1956-1959年 浙江紡織專科學校學習
1959-1961年華東紡織工學院機械系學習
1961-1973年 浙江紡織專科學校技術員
1973-1999年 浙江絲綢工學院講師、副教授、研究員、機械系副主任、絲綢系主任
1999-2004年 浙江工程學院研究員、教授、碩士生導師、紡織機械研究所所長
2004-2005年浙江理工大學研究員、教授、碩士生導師、紡織機械研發中心主任
2005年3月 退休
李志祥,紡織機械專家、教育家。長期從事高等教育與紡織機械的研究開發。先後出版教材、專著9部,在新型提花織機、電子多臂機、電子提花機等領域有較大建樹。為我國紡織機械的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
他於1934年8月出生於浙江鄞縣,1959年7月畢業於浙江紡織專科學校絲織工程專業,畢業後留校並被保送到華東紡織工學院機械系進修機械原理及紡織機械設計等課程,1961年又考入浙江大學機電系五年制夜大電器專業深造。紡織、機械、電器專業的跨學科學習,為他一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73年任浙江絲綢工學院講師,1984年晉升為副教授,同年開始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4年晉升為研究員,1999年聘為教授,同年任浙江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導師。
1986-1991年任浙江絲綢工學院絲綢系主任,此後任紡織機械研究所所長、紡織機械研發中心主任,潛心於紡織機械的研究開發。李志祥在浙江理工大學(即原浙江絲綢工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達45年之久。
主要貢獻
第一,1976年和楊步鐸等老師一起籌建機械設計本科專業,第二年正式招生,成立機械系,擔任第一任系領導。1978年又增設“電子專業”,向社會輸送絲綢機械、電子專業的大學本科人才。第二,和徐作躍等老師組織編寫了本科《絲綢機械設計原理》等教材,在本校套用近20 屆,並被用作絲綢系統職工大學的主要專業教材。該教材理論聯繫實際,深受社會各界和同學們的好評。第三,在科學研究方面出色地完成了國家“八五”科技攻關任務,開發出新型的“電子多臂機”,該項目獲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第四,主持完成浙江省科委下達的研製“連續紋紙高速提花機”的任務,該機在電磁閥控制方面獲得了四項發明專利。接著又研發成功電子提花織帶機。他還寫出了電子多臂機和電子提花機的專著5本。第五,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一批碩士研究生。
教材專著
《機械設計》(參編)、《絲綢機械設計原理》(主編之一)、《提花機》(主編)、《多臂機與多梭箱》(主編)、《高速提花機與電子提花技術》(主編)、《中國絲綢機械》(織造部分4章)、《電子提花機與產品開發》(主編)、《現代織造原理與套用》(開口部分)、《電子提花商標織機與織帶機》(主編),共9部;發表論文40餘篇。
1984年9月完成的《提花機》、《多臂機與多梭箱》是我國第一部系統介紹絲綢提花技術和提花機械的專著。有7項研究成果獲得市級以上獎勵。
李志祥除繁忙的教學、科研工作之外,還兼任了不少社會工作。曾任全國紡織高校絲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絲綢協會科技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絲綢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浙江紡織工程學會紡織機械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
榮譽
1974年,李志祥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多次被評為校優秀共產黨員,1995年被評為浙江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1996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1996年榮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並獲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組織頒發的獎章和獎狀。
他人評價
老當益壯 甘為人梯 原本早到了退休年齡的李志祥同志,為了學校學科建設的需要,身體力行,依然活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指導著現代紡織機械實驗室的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的教學工作。?
1.指導2000級研究生的碩士論文工作。李志祥同志拖著年邁的身體,不顧旅途的勞累,多次出差常州、紹興等地,以便學習與交流設計的經驗。一位同學畢業在即,英語六級還未通過,李志祥同志四處尋找英語資料如聽力、閱讀、短文改錯等交到他的手中,鼓勵他好好學習,努力爭取通過英語六級。?
2.指導2001級研究生碩士論文工作。為尋求合適的畢業論文課題,李志祥同志,多次與相關的企業洽談有關項目的合作。由於課題的需要,又帶學生到上海出差。並指導他們寫論文,對他們的論文進行多次的指導與詳細的修改,分別投到不同的學術期刊。
李志祥同志對研究生的生活情況也特別的關心,給了他們特別的關懷,經常詢問他們的生活起居情況,並說生活上若有什麼困難如實的向他講,他會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3.指導99級4位學生的畢業設計工作。每天早早的就到了實驗室,監督他們的畢業設計工作直到晚上,經常忘記了休息和吃飯。李志祥同志對每個畢業生的進度、設計質量、研究任務都有嚴格的監督與審查。一旦發現問題,他就耐心地指導,直到他們弄清楚。無論是優秀
還是平時成績差一點的學生,他都是一樣的嚴格要求,嚴格要求自己的工作,從不馬虎。他指導的學生的畢業設計可以順利的通過,就是他督促有方的結果。?
李志祥同志在指導學生做相關的畢業設計工作的時候,不僅僅是進行教學,也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進行相關的理想、道德、紀律教育,進行團隊精神、愛國主義教育,告訴他們如何處世待人,如何去尊重他人和贏得他人的尊重。使他們在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會了怎樣去學習,怎樣去做事,如何去做人,做一個有利於國家與社會的四有新人。特別是在指導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的時候,他教導學生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可以深造、可以獲得更多學習機會的工作。建議學生找工作一定要找個合適自己專業、興趣,可以給自己更多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培養自己專業技術技能的企業,為自己的未來謀得更廣闊的前程。?
眾所周知,“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教書育人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為人師表。李志祥同志可謂言行身教的好模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工作兢兢業業,對學生無私奉獻,做事踏踏實實,育人言辭懇切,處處做好學生的表率。他對工作的嚴謹讓學生感到嚴厲而又感激,對學生的教育讓人感到囉嗦卻值得回味。對學生生活方面的關心,面面俱到且充滿了親情。對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在生活上總是想盡辦法照顧他們,給予他們最真誠的關愛。?
李志祥同志在指導學生工作的同時,不忘自己的科研,由他主持的浙江省科技廳的重點項目《QH高速電子提花織帶機》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最近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他主編的新書一本《電子提花商標機和織帶機》。 ?
李志祥同志,一刻都沒有閒著,為了學校的學科建設,他默默奉獻,是教書育人的好榜樣。
技術成就
李志祥參加工作以來,一直緊密結合紡織行業的需要,跟蹤世界紡織科技前沿,潛心於織造機械的研究開發,取得了累累碩果。不少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20世紀60年代起,李志祥就開始關注我國絲織機械的發展。“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他就以高漲的熱情投入研究。當時我國絲織行業有梭織機多,效率低,更換品種周期較長,車速較慢,機物料損耗大。中國絲綢公司提出了有梭織機改造方案,並組織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北京等省、市絲綢公司,聯合大專院校,進行絲織有梭織機的設計競賽。李志祥提交的論文《有梭織機改造方向的探討》,提出有梭織機應向簡易新型織機即簡易劍桿織機方向發展,提高有梭織機的自動化程度,包括加裝斷經、斷緯自停裝置和液壓緩衝吸振器,採取實時控制系統等,並且改進設計了投梭凸輪的空間曲線,使門幅1.6米的織機車速從160 轉/分提高到260轉/分以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課題組全體同志苦戰一年後,GD603新型有梭織機在杭州紡織機械廠誕生,並運往北京進行現場測試評比,被評為全國第二名。以杭州紡機廠為首的課題組和浙江絲綢工學院,榮獲1990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志祥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他經常強調改革教育體制最重要的是要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積極性。在他擔任系主任和全國紡織高校絲綢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期間,每年定期與蘇州絲綢工學院機械系進行教育計畫的制定、修改與交流。他認為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是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他把課程建設作為學科建設的基礎,把教材建設作為學科建設的關鍵。他先後編著了三本教材,為了編好這些教材,經常深入工廠調查研究,了解工廠產品情況,回校後進行理論分析,探討理論依據,初稿寫成後再去聽取有關人員的意見。把編寫的初稿印發給學生,使用幾屆後再彙編成冊交出版社出版。他作為主編之一編寫的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機械專業設計教材《絲綢機械設計原理》,於1983年由紡織出版社出版,該書在校連續套用了近20屆,並為職工大學用作專業教材。他在絲綢系任系主任期間,編寫了《現代織造原理與套用》(開口部分)教材,新增了電子開口控制接口與開口綜合等新內容,使教材跟上時代的發展。
主要論著
1.李志祥等.機械設計(參編).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78
2.李志祥.提花織物自動織造系統.浙絲科技,1978(1)
3.李志祥.關於提花機高速的分析探討.浙絲科技,1980(2)
4.李志祥.提花機有關工藝參數的確定.絲綢,1983(1,3)
5.李志祥等.絲綢機械設計原理.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83
6.李志祥等主編.提花機.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86
7.李志祥主編.多臂機與多梭箱.浙江科技出版社,1988
8.李志祥.中國紡織工業現狀及其看法.現代絲綢,1988(3)
9.李志祥.新型開口機構的發展動向.現代絲綢,1990(3,4)
10.李志祥等.電子提花系統接口及使用探討.絲綢,1991(10)
11.李志祥.電子多臂機的研製.絲綢,1992(2)
12.李志祥.有梭織機改造方向的探討.絲綢,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