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志平[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志平,1971年生,遼寧大連人。1993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學士);1996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碩士);1999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博士)。1999.1-2000.12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導師是席振峰院士;2001.1-2002.8在日本北海道大學觸媒化學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2.8-2003.12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工作(講師);2004.1-2006.2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6年3月-至今在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工作(副教授);2009年受聘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金屬有機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並且在該領域已發表了一批有創新性和影響力的科研成果。2007年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2009年獲北京市教育工會“首都教育先鋒科技創新個人”稱號。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南京理工大學學士(1993年);

南京理工大學碩士(1996年);

大連理工大學博士(1999年)。

工作經歷

北京大學博士後(1999-2000年);

日本北海道大學觸媒化學研究中心博士後(2001-2002年);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講師(2002-2003年);

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博士後(2004-2006年);

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副教授(2006-2009年)。

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教授(2009年7月至今)。

教授課程:有機合成化學和金屬有機化學。

研究方向

李志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金屬有機化合物研究高效高選擇性有機合成新反應、新方法和高(小)分子功能性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的目標是發現和發展基於綠色化學為基礎的新合成方法學,探索新一代物質轉化的途徑。

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效高選擇性有機合成新方法學研究;

(2)功能有機高(小)分子材料的合成以及性質研究

(3)烯烴仿生甲基化新方法學的基礎研究;

(4)鐵催化劑在有機合成中的新方法學。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1) 中國人民大學“引進人才啟動基金”,過渡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新方法學研究,50萬元(2006年-2008年);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烯烴甲基化反應的新方法學研究,28萬元(2007年-2009年)。

代表性論文

1)Ma, L.; Li, W.; Xi, H.; Bai, X.; Ma, E.; Yan, X.; Li, Z. FeCl3-Catalyzed Ring-Closing Carbonyl-Olefin Metathesis.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10410-10413.

2)Lv, L.; Shen, B.;Li, Z. Total Synthesis of (±)-Clavilactones A, B and Proposed D through Iron-Catalyzed Carbonylation-Peroxidation of Olefin.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4164-4167.

3)Li, H.; Li, W.; Liu, W.; He, Z.; Li, Z. An Efficient and General Iron-Catalyzed C-C Bond Activation with 1,3-Dicarbonyl Units as a Leaving Groups.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2975-2978.

4)Li, H.; Li, W.; Li, Z. Iron-catalyzed cross-aldol reactions of ortho-diketones and methyl ketones. Chem. Commun. 2009, 3264-3266.

5)Guo, X.; Yu, R.; Li, H.; Li, Z. Iron-Catalyzed Tandem Oxidative Coupling and Annulation: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Construct Polysubstituted Benzofuran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7387-17393.

6)Li, Z.; Yu, R.; Li, H. Iron-catalyzed C-C bond formation by direct functionalization of C-H bonds adjacent to heteroatom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7497-75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