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李彥仙字
少嚴,初名孝忠籍貫
寧州(今甘肅寧縣)人。生活年代
(1095-1130)生平
河東失陷後,李彥仙前往陝州拜見守將李彌大。李彌大請教西北防務,他中肯建議,詳盡回答,被留為裨將,駐守觳澠之間。此時;金兵又犯汴京,永興軍帥范致虛統帥六路大軍增援,開拔前,李彥仙建議:“觳澠是險要關隘,難以駐軍,前進後退都容易導致軍隊潰散。應分道並進,尋找時機出關。還應當以一半軍兵扼守陝西,才可進一步採取行動。”范致虛剛愎自用,不聽勸告,反而責怪李彥仙貪生怕死,沮喪軍心,將李彥仙革職調離。范致虛進兵到千秋鎮,果然被金兵打得措手不及,全線潰敗,士卒逃散。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金兵進犯陝州,經制使王燮抵擋不住,率部逃跑。這時,李彥仙以石壕尉身份堅守三嘴山,父老鄉親紛紛投靠,他妥善安置老弱病殘,選拔丁壯補充士卒。不久,金兵主力進攻李彥仙部。有一兇悍金將站在山寨前高聲罵陣,李彥仙抖擻神,單槍匹馬衝下山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生擒活捉,挾回山上,兩軍看得目瞪口呆。李彥仙巧施計謀,先派部分精兵埋伏,後同金兵正面廝殺,雙方拚鬥正酣時,伏兵突從金兵背後掩殺過來,金兵猝不及防,大亂潰逃。李彥仙率部乘勝追殺萬餘人,奪取戰馬300匹,一戰成名。訊息傳出,開封、洛陽一帶民眾爭相投靠,隊伍迅速擴大。李彥仙接著兵分四路,接連攻下金人50餘座營壘。
金兵進占陝州城時,讓降順頃者和未逃散的士卒駐守,李彥仙暗派兵士混入其中,並約定時日,內應外合攻打陝州城。建炎二年(1128年)三月,李彥仙率兵攻打陝州南門,城中弟兄放起大火,金兵慌忙退到南城抵抗。這時,李彥仙預伏的水軍從城東北潛入,與城外軍隊呼應夾擊,金兵棄城逃散,陝州城光復。
李彥仙乘勝渡過黃河,在中條山安營紮寨,蒲城、解州至太原的老百姓紛紛前來歸附。李彥仙派邵隆、邵雲等率軍攻打安邑、虞鄉、芮城、正平和解州接連告捷。皇帝對輔臣說:“知李彥仙與金人戰,再’三獲捷,朕喜而不寐。”授李彥仙陝州知州兼安撫使,升武節郎、閣門宣贊舍人,並賜他袍帶、槍劍。當時,潼關以東只有陝州在大宋手葉,,李彥仙加緊修築城牆,深挖護城河,擴充軍備,大力屯田,並將全家搬到陝州,表示要“以家殉國、與城俱存亡。”神稷山義軍首領邵興率眾來歸,李彥仙命令他屯守山門,後邵興拚死抗金,收復虢州。建炎二年冬,李彥仙在陝州城下與金將烏魯撤拔大戰七天,金兵死傷慘重,愴惶撤離。建炎三年(1129年),李彥仙又在中條山痛擊來犯之金朝都統婁宿部,殺得金兵抱頭鼠竄,俘獲金將18人,婁宿僥倖脫逃。李彥仙被朝廷授予右武大夫,寧州觀察使兼同、虢二州制置。
金都統婁宿敬重李彥仙才能,企圖派使者勸降,許以河南兵馬元帥之職。李彥仙斷然拒絕。並斬殺來使。李彥仙忠勇抗金,嚴正肅穆,若有違紀、抗令之人,雖親屬也嚴懲不貸。他對朝廷賞賜、繳獲的敵軍財物,都盡數分給將士,自己分文不取,因而。所屬部隊作戰勇敢,所轄區域政治清明。
建炎三年(1129年),臘月,金將婁宿率10萬大軍兵分10路進攻陝州。李彥仙端坐樵樓之上,氣定神閒,一邊飲酒,一邊令手下人役大作鼓樂。暗地裡卻令士兵深挖地道,直通至金兵大營。夜衛,李彥仙派健卒衝出地道,在金兵營寨舉火焚燒,親率大軍衝殺出城,金兵大潰,後退數里紮營。建炎四年正月,金兵利用鵝車、天轎、火車、衝車等攻城工具加強了對陝州城的圍攻,李彥仙在戰鬥‘中被金人炮火所傷,全身糜爛,仍堅持不下火線。此時城中糧食已盡,軍民煮豆充飢,處境異常困難。李彥仙只得向川陝宣撫使張浚求援,張浚…—面派人從僻道前來勞軍,——面急令涇原路都統曲端出兵救援,但曲端素來嫉妒李彥仙軍功,謊稱無法出兵。張浚親自率兵來援,因道路被阻而不得進。這時,婁宿又用高官厚祿引誘李彥仙投降,遭到嚴詞拒絕。因圍城已久,守城士兵傷亡人數不斷增加。月底,金兵破城而入,在激烈的巷戰中,李彥仙左臂被砍斷,婁宿命部下必須生擒李彥仙。李彥仙為免被敵人俘虜,渡河逃脫,中途聞金兵屠城,不禁大為悲痛,說:“金人之所以屠城,全是因為我長期堅守不降之故,我為什麼要背棄陝州父老苟-且偷生呢?”遂投河而死,年僅36歲。其全家也被金兵屠戮,只有一弟一子幸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