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李自成部將]

李岩(?-1644年),原名李信,明朝河南開封府杞縣青龍崗(今開封杞縣黃土崗)人。原為明王朝天啟丁卯年舉人,後投奔李自成,後被牛金星誣陷,李岩慘遭冤殺。

人物生平

李岩[李自成部將] 李岩[李自成部將]

李岩,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重要將領。在明末的歷史上,李岩是一個重要人物。李岩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天啟丁卯年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崇禎初年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以“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的處罰。在明末官場中,這其實算不了什麼。因此,李精白在家鄉的名聲並不壞,雖被削職為民,但李家仍是杞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

李岩[李自成部將] 李岩[李自成部將]

李岩讀書很用功,年紀輕輕就中了舉,《明季北略》上說他“有文武才”,從他後來所從事的軍事實踐活動看,卻非虛語。這樣一個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當時也是很罕見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濟窮人;又愛打抱不平,伸張正義。他的性格倒像一個江湖俠士,很喜歡結交朋友,他在杞縣名聲很好,百姓都稱他為“李公子”。

他後來成了家,娶了湯氏,湯氏出身於杞縣豪門之家,知書達禮,賢良淑德,是一位美麗的大家閨秀。

他是一個被稱為“有文武才”、“好施尚義”的知識分子。崇禎13年,李自成從巴西魚腹山(今重慶市奉節縣東,夔州古城)突圍出來,輕騎由鄖縣、均縣走河南,李岩參加起義軍。《明季北略》卷二十三中惟妙惟肖地記述了李自成與李岩初見面時“相得甚歡”的情景:李岩對李自成說,“恨謁見之晚”,李自成對李岩說,“承不遠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李岩又說,“將軍恩德在人,願效前驅”,李自成說,“足下龍虎鴻韜,英雄偉略,必能與孤共圖義舉,創業開基者也”。由此清楚可見,兩人談得很投機,真是相見恨晚。

程皓楓飾演的李岩 程皓楓飾演的李岩

李自成以饑民造反起家,所過殘破,實為流寇。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號大順,挺進京師;李自成進京後,軍紀大壞,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撫前明官紳,招致根基難固。一片石大戰,大順軍聞得“辮子兵來了”竟然立時大潰。在清兵與吳三桂夾擊下,李自成退出京師,途中李自成聽信了牛金星之讒,殺害了李岩,部眾離心,失去河南根據地,李自成復為流寇,最後搶糧時竟被鄉民程九伯所斃。嗚呼哀哉!

崇禎年間,大明帝國已經日暮途窮,苛政勝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無以為活,紛紛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在連續不斷的天災人禍打擊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即便如此,杞縣縣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錢糧,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的慘狀讓天性善良的李岩無法坐視不理,他毅然去見宋某,為杞縣百姓請命。但宋縣令只需對上負責,保住自己的烏紗,百姓的死活他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李岩無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糧三百餘石去賑濟災民。李家僅靠收租為生,在那種蝗旱並發的災年,顯然只是杯水車薪,李岩作了一首《勸賑歌》,拿到各家富戶去勸勉賑濟。歌曰:

“年來蝗旱苦頻仍,嚼齧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炊煙絕,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征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狼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髏遍地積如山,業重難過飢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斑?

奉勸富家同賑濟,太倉一粒恩無際。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無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長臻。

助貧救乏功勳大,德厚流光裕子孫。”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李岩的俠義心腸,但也很有些書生意氣。財主們一向都是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現今卻要反過來,他們又豈肯答應?因此,“勸賑”絲毫沒有效果。

賑災之事發生之後不久,杞縣就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奇事,《明史·列傳第197》是這樣記載的:“會繩伎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

李岩入伙後,就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岩很懂得一些輿論宣傳的奧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間廣布流言:“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還編出童謠,讓小兒到處傳唱:“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就是在這一年,嗷嗷待哺的河南饑民如大旱之望雲霓,“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萬”;李自成從此走出隱伏商雒山中時的低谷危厄,面前展現出柳暗花明的轉機。完全可以說,崇禎十三年後農民起義軍的輝煌,李岩是多有建樹、立了大功的。

不幸的是,進京之後李自成對李岩的進諫就“毫不介意”了。他那曾是“能納人善言”、“凡事皆眾共謀之”的作風也不見了。就在牛金星、劉宗敏等昏昏然陶醉於勝利的鑼鼓聲中之時,李岩曾進諫四件事,提出不同意見,其中就有嚴肅軍紀和招撫吳三桂父子這兩項重要建議。這原本是一服良藥和清醒劑,但李自成的態度如何呢?“自成見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並不執行,終至鑄成無可挽救的大錯。

由於李岩的遠見卓識,令其在軍中樹敵頗多,李自成命人殺害了李岩。

對李岩的結局,《綏寇紀略》中作了記載:定州失敗後,有人說河南全境都向明朝軍隊投降了。李自成大驚失色,同部下商議對策。李岩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附近的郡縣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就是有敢暴亂者,也能及早平定它。另一謀士牛金星要闖王答應李岩的請求,闖王當時沒有回答。不久,闖王恐怕李岩另有所圖,這時牛金星向闖王進言,要尋找機會除掉李岩,得到闖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岩到軍營中飲酒,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歷史記載

在歷史上李岩與紅娘子之事仍待考證。無名氏的《檮杌近志》和吳梅村的《鹿樵紀聞》中,都有李岩與紅娘子的一些記載。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彭孫貽的《平寇志》、計六奇的《明季北略》皆未提及紅娘子。有的學者認為,李岩是虛構人物,曾親身參加大順軍的河南人鄭廉在《豫變紀略》中否認杞縣有李岩其人,康熙《杞縣誌》中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認李岩是李精白之子,更否認有舉人李岩的存在。綜上,李岩應為一位後人杜撰的歷史人物,並沒有真實存在。

但是近年來發現了河南省博愛縣唐村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的《李氏家譜》,上面寫明李岩確有其人,不是杞縣人,是河內人(今博愛),只是到杞縣短暫居住過而已,他的叔父叫李春玉,字精白。不是那位名人兵部尚書李精白。而李牟是他的堂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