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李家墳:一件讓我想了四十多年的事》講述一九六八年八月的南山大隊第六生產小隊,充滿傳說的“李家墳”被選定為知青點。以徐榮光、聯紅霞為點長的十三名知識青年,入住了“李家墳”。面對知青之間不斷出現的困難和矛盾,他們將如何處理?彼此間不經意產生的細微情愫最終的結果怎樣?艾抵資,偷懶愛貪便宜,嫉賢妒能,人稱“拿情犯”。 她為了回城,排擠同伴,揭人短處,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才得以如願。而在相處中漸漸對她有好感的韓彤輝又該如何?
何艷麗,由於出身資本家,受到個別同學的排斥,神經衰弱,在進入農村這個陌生的環境裡,時常產生幻聽、幻視。她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最後能否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時和周劍南的感情,隨著他的參軍會發生變化嗎?“不愛紅裝愛武裝”的余抗修最終會因為大隊醫生楊學留下嗎?李旭東雖然出身好,是個好青年,但性格比較耿直,給自己參軍、抽工、升學等都帶來了不少麻煩。還有口無遮攔、樂觀開朗的方國慶,文藝青年王繼紅,會點小功夫的陳建軍,為人老實的姜立新和黃為民……
在下鄉插隊的六個年頭裡的生活、參軍、抽工、升學,最後都抽調回城的全過程。同時再現那個特殊年代,讓人啼笑皆非的一些人和事,以及給多數人帶來的困惑、彷徨、盲動、悲哀……
作者簡介
宗沛妍,一九五二年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一九六八年九月到農村插隊,七年後回城,當過工人,做過人事及財會工作,現已退休。我也不會作家的那些寫作手法,更不具備那些虛構能力,文中的人物大多都是真實姓名,我和其中的很多人現在還保持聯繫,當然不包括那些已經逝去的。文中的故事有些是自己親歷的,有些是聽社員講的,總之,都是我的回憶。
圖書目錄
1968年page 1
九月中旬,小山村活躍了——迎來了第一批知識青年,給這個終年見不到幾個外人的山溝溝,增添了十三個新面孔。八男五女,竟沒有一個重姓的。男知青:徐榮光、方國慶、周劍南、李旭東、王繼紅、韓彤輝、黃為民、陳建軍,他們住在西屋;女知青:聯紅霞、姜立新、余抗修、艾抵資、何艷麗,她們住在東屋。
1969年page 57
一轉眼春暖花開了,小隊的二十多頭耕牛就不餵乾草了,每天早、中、晚由專人負責把它們放到較近的溝岔、河沿吃嫩草。
1970年page 98
春節過後,農曆正月初十已經是二月十六日了,同學們都回來了。停了十多天的煙火,青年點兒冰冷冰冷的。
1971年page 269
又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群山披上了綠色。
一九七一年春天,布穀鳥又唱響了它的保留曲目——永遠的布穀。
牛馬拉著鐵犁,又穿梭在田野里、山坡上,蹚出了一條條黑褐色的嶄新的平行線,散發著泥土的芳香,給農民帶來了新的希望。
1972年page 299
一九七二年正月初十,知青和社員排著隊往地里挑土糞,熱熱鬧鬧的。各生產小隊的糞堆都一樣,上面都用包米稈子熰著火、冒著煙。一股沖天的臊味瀰漫在空氣里,嗅覺被熏得都麻木了,休眠了,不認真辨別是啥子氣味了。
1973年page 306
時間的流逝,即是漫長的,又是飛速的。
1973年3月,南山學校又開學了,又開始了有條不紊的教學工作。聯紅霞、何艷麗上下班吃住也方便多了,更要下一番苦功,讓南山國小的各項工作,好好保持在教育系統的先進行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