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回憶
直到解放後,和李家倜一起參加革命工作的同學,時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姜思毅才幾經輾轉寫信告訴老人,李家倜在讀書時就參加了“一二九”運動,還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鋒隊,並於1936年在學校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地下工作。
英雄壯舉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家人見到李家倜的機會越來越少,偶爾回家一次也是來去匆匆,李家倜告訴家人最多的就是‘有國才有家,國難當頭,自己不能袖手旁觀。’”
1937年李家倜來到陽信參加抗日戰爭,領導民眾開展反掃蕩鬥爭。
最後一次回家時,李家倜對父母說,自己要追隨組織乾一番非常有意義的事業,恐怕很長時間都不能回家,要父母多加保重,並叮囑幾個弟弟妹妹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此後,他被黨組織派往冀魯邊區,在位於河北與山東交界處的政府秘書處工作,受肖華同志領導。
壯烈犧牲
1938年秋天,李家倜到山東陽信地區參加抗日戰爭,化名為李明,在陽信八區西部工作,從這時開始,他再也沒和家裡人聯繫過,想不到,他那次辭行,竟是和家人的永訣。
1939年10月的一天夜裡,李家倜帶領張王莊的民眾去破路,不幸被當地反革命分子發現,他們殘忍地用鐵鏟將他活活鏟死,並砍下人頭獻給日本人。李家倜犧牲後,當地民眾自發為他辦理後事,並將其遺體埋於張王莊附近。
李家倜犧牲的時候,年僅20歲,但讓家人覺得欣慰的是,陽信政府很快就抓到了反革命分子張非然、張玉芳等八人,並依法全部處以死刑。
獲得榮譽
一解放,李家倜的父親就滿世界打聽李家倜的訊息。1950年4月,幾經尋找沒有音訊後,其父找到《大公報》,在上面刊發尋人啟事,萬萬想不到,老人等來的是喪子噩耗啊。
和李家倜一起參加革命工作的同學姜思毅和李青(時任瀋陽市委書記,後調入國家測繪總局擔任局長)看到報紙後,專程給天津市民政局寫來信,講述了李家倜(革命期間化名李明)的戰鬥經歷和犧牲經過,民政局又專門給李家倜家發了蓋公章的信,還送來了毛澤東主席親筆簽名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1953年,李寶忠致信當年兒子在冀魯邊區工作時的領導肖華將軍(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沒想到肖華很快安排工作人員發來回信,表示此事已安排華東軍區調查,不久華東軍區幹部處也寫來回信,說李家倜為革命工作犧牲一事屬實,具體犧牲經過已由犧牲地山東省陽信縣委調查清楚,並隨信發來當地政府的調查檔案,詳細介紹了李家倜的英雄壯舉。
1956年11月,李家倜遺體遷入山東陽信烈士陵園。
2005年5月30日,天津市檔案館收藏了李家倜烈士的人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