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昌

李宏昌,男,1982年3月出生於黃河之濱嶇峿山腳下一個普通村莊,漢族,甘肅靖遠人,無黨派民主人士,大學學歷。

李宏昌

基本信息

李宏昌,男,1982年3月出生於黃河之濱嶇峿山腳下一個普通村莊,漢族,甘肅靖遠人,無黨派民主人士,大學學歷。
曾就讀於高灣中學、靖遠縣第二中學、西安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等學校;
曾工作於西安、襄樊、北京等地;曾從事於教育、企業管理、IT等方向的工作。

人物檔案

暱稱:A昌
英文名:hungchang-L
語言:靖遠話、國語、陝西話等
民族:漢族
生日:1982年3月
血型:AB型
屬相:狗 
身高:1.76CM
體重:65KG
職業:上班族
家庭成員:中國傳統式家庭
愛好:旅遊,看書,聽音樂
喜歡運動:登山
喜歡服裝:中山裝、休閒裝
喜歡收藏:古畫
喜歡動物:幼小的動物都喜歡(除過野狗、野豬的小崽)
喜歡花卉:雪蓮花
休閒方式:春天垂釣
喜歡書籍:中國近現代史
最大願望:自由職業者
兒時理想:飛行員
慈善關懷:殘疾人
喜歡蔬菜:大白菜
拿手菜餚:西紅柿炒雞蛋
喜歡口味:清淡的
喜歡食物:手擀麵
喜歡飲料:王老吉
最苦的食物:苦瓜
最甜的食物:蜂蜜
喜歡建築:竹林里的小竹屋
喜歡城市:拉薩、大連
最難忘風景:大漠
最難忘的事:國小入學的第一天
最感謝的人:父母、姐姐
喜歡的老師:國小萬老師
喜歡電戲劇:《射鵰英雄傳83版》
喜歡影星:周星馳
喜歡歌星:周華健
最崇拜人物:李世民
最討厭又最崇拜的國家:美國
最怕的人:蠻橫無理的人
最怕的歌:歌詞老是重複歌名的
最怕動物:身上長斑的
最怕電影:關於日軍侵華的所有電影、2012
最怕食物:吃活著的動物
最喜歡手勢:OK字手勢
常到的地方:西安、蘭州、北京
最喜歡的音樂:古典音樂
最喜愛的季節:春季
最喜歡的顏色:綠色
最喜愛的城市:西安
最喜愛的國家:新加坡
人生信念:大道易簡

獲獎情況

院校獎學金 (多次);
省部科學技術獎 (尚無);
最高科學技術獎 (尚無);
諾貝爾獎 (尚無)。

家鄉介紹

出生於靖遠縣高灣鄉,祖籍靖遠縣糜灘鄉。

家鄉概況

人文地理
高灣鄉位於甘肅省靖遠縣城東南部,屈吳山腳下,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約50公里。高灣鄉解放前屬大蘆鄉公所轄區,境內高家崖灣在解放初期立為鄉政府駐地,因名高灣鄉。1958年成立高灣公社,駐地移至三場塬,1963年區劃調為打拉池區公所所轄的三場塬和高灣兩個小公社。1968年又合併為高灣公社。1983年將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鄉人民政府。
高灣鄉處於屈吳山腳下,山塬交錯,溝壑縱橫,屬於典型的乾旱、半乾旱山區氣候,自然水資源極為貧乏,不利於農業生產發展,八十年代中期,引黃上塬,共有5個村發展為高揚程灌區。
高灣鄉轄12個行政村,62個自然社,共有4876戶27182人,其中勞動力16257人。高灣鄉地勢東高西低,年日照時間2700小時左右,無霜期180天,年平均氣溫7℃,晝夜溫差大,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風沙、霜凍、冰雹等。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洋芋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籽瓜、油料等;養殖主要有雞、豬、羊等肉禽類和馬、騾、驢等大牲畜;名優產品有西瓜、籽瓜、黑瓜籽等。
高灣鄉文崖村白崖子處於高灣鄉的最東面,緊挨在屈吳山腳下。地形東高西低,東臨南溝大頂、將軍山、尖山、紅兒溝、王家山莊;左逢旱泉、崔家山;右源梁家塘、周家灣、韓泉。解放前,爺爺帶領本家眾人從黃河之濱的糜灘鄉老家遷移到水草豐盛的屈吳山腳下白崖子社,與一起遷移而來的韓氏、樊氏、劉氏等家族共同繁衍生息,形成了今日的50戶人家的小山莊。這裡的每一處溝壑都留有爺爺這位普通農民的痕跡。作為對養育家族的黃土地的回報,他老人家在他曾艱難創業與勞作的紅二溝山坡下靜靜地安息。。。。。
名勝古蹟
屈吳山是道教名山,屈吳山道管會自稱前山,會寧縣白草塬被稱為其前山。屈吳山屈吳山為祁連山東延余脈,舊志謂“六盤山回顧西北,迤邐而來,界靖、海、會三縣”,“以相傳屈、吳二姓所居,故名”。主峰南溝大頂,海拔2858米,為平川區最高峰。山勢雄偉,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宋李憲敗夏兵處即在山下,甘肅省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早的武裝暴動——靖遠兵暴的第一次戰鬥也在屈吳山麓打響。該山峰巒迭障,林木茂密,甘泉長流,氣勢宏偉。山中多有珍禽異獸,被譽為“屈吳春障”,為原靖遠縣誌記載的古八景之一。興建的亭台樓閣雄偉壯觀,山色鍾靈毓秀,建築於綠山遙相輝映,吸引著大量的周邊地區的遊客,成為主要的宗教活動和旅遊重地。屈吳山自然風光優美,岩壑間多清泉流水,素有百泉之稱,水質甘淳甜潤,可供釀酒,山間林木遍布,有天然喬木5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80多種棲息其間。

祖籍概況

糜灘鄉位於甘肅省靖遠縣城北郊,東南以黃河為界與東灣鎮、烏蘭鎮相鄰,西南部與劉川鎮、北灣鎮相接,北與三灘鄉接壤。明朝萬曆年間,由於河床南移,傍山一帶,出現大塊沙灘,後長出野生糜子,非常茂盛,可供民眾採食,糜灘鄉故取名糜子灘。解放前設糜灘鄉公所,解放後建政為第五區區公所。1958年成立糜灘人民公社,1963年體制調整為糜灘區公所,1968年恢復糜灘公社名稱,1983年改為糜灘鄉人民政府,1989年將糜灘分設為糜灘、三灘兩鄉。糜灘鄉土地總面積15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400畝。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靖遠瓜果蔬菜生產基地。 
糜灘鄉地靈人傑,人才輩出。“五四”運動在北京的學生張明道,甘肅省著名教育家蘇振甲先生,中國共產黨最早在西北插舉紅旗的司令員王儒林都誕生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糜灘鄉具有古老燦爛的歷史,境內糜灘鄉舉行拔河比賽文化遺址豐富多彩,佛爺廟、龍王廟均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更為奇特的是被譽為“中流砥柱”的靖遠八景之一獨石頭,上有宋代張俊真緣書刻“西來熬柱”四字,以及馬騰遠等人合寫的“靜濤”二字,從前這塊石頭立在黃河巨浪之中,隨著河道變遷,該石現屹立在岸邊農田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