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62年,在畢業分配時他自願報名來新疆,後被派遣到南疆的阿克蘇縣,從此,他就在阿克蘇這片古老的綠洲上扎了根,從風華正茂的青年一直奮鬥到滿頭白髮。他學農、愛農、務農,37年來一直戰鬥在農業生產第一線,從春夏到秋冬,風裡來,雨里去,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一道搞試驗示範,傳播科學種田的知識,在阿克蘇市廣闊的田野上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灑下了他辛勤的汗水。1971~1978年他連續8年在邊遠農村蹲點搞示範,建立農民技術員培訓基地,克服了生活條件差,語言不通等困難,和維吾爾族農民一道推廣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在雜交優勢的利用,草木樨綠肥的推廣和耕作改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農業生產的發展。如今在阿克蘇市各鄉鎮農業服務站的維吾爾族技術人員中不少是經他當年培訓後成長起來的。80年代他逐步走上領導崗位,但仍一直與農結緣。他懷著改變邊疆農村貧窮落後面貌的使命感和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始終保持勤奮、勤學、勤想、勤實踐的優良作風,勇於開拓,真抓實幹,嚴於律已,為政清廉。他從調查研究入手,大膽調整種植業結構,為發展阿克蘇市兩高一優農業傾注了全部心血。他時刻把農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急農民所急,想農民所需,贏得了廣大農民的讚譽,農民親切地稱他為"農民市長"。在他擔任分管農業副市長的8年期間,阿克蘇市先後被列入國家級糧食基地縣(市)和產棉大縣(市),1995年全市28.5萬畝棉花單產首次突破100公斤大關,跨入全國棉花高產縣(市)行列,糧食也實現了由中產向高產的跨越。同時,他在農村政策研究,生產管理,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綜合開發方面也取得較大成績。曾榮獲自治區"科技興新"貢獻獎,被評為阿克蘇地區先進科技工作者、科技拔尖人才,阿克蘇市勞動模範、優秀黨員領導幹部。
科研成果
取得科技成果多項:1980~1985年主持完成"阿克蘇市種植業區劃"獲新疆農業區劃委員會科技成果三等獎,1994~1996年連續3年獲自治區棉花"豐收計畫"一等獎,1995年獲國家土地管理局"縣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一等獎,1997年獲自治區"南疆321棉花工程"一等獎;獲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在各極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要論文有《向日葵螟的調查初報》(《中國油料》1983〈4〉),《鷹嘴豆及其栽培》(《新疆農業科技》1988〈3〉),《中棉19品種特性及栽培要點》(1997,《現代農業研討文集》,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