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承擔國家科委“中國十大企業科技進步案例調研”,河南“科技興豫對策研究”、“鄭州商貿城建設與科技發展互動關係研究”、“河南技術引進的環境特點與技術引進的戰略選擇”等軟科學研究。發表論文50多篇。主要提出過以下學術觀點和政策建議:從技術發生,發展規律與生物發生、發展規律的可類比性出發,將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移植到技術發展規律的研究中,被學術界評價為“技術學研究的新途徑”。在理論界首次提出並定義了“科技旅遊”的概念,並對其具體操作辦法進行了探討。獨立提出與“沿海向內地梯度轉移技術”理論,“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理論、“四沿聯動”戰略等不同的“中心開花、輻射擴散”戰略。獨創政府“權力龕”理論,從政府機構設定上的“全息同構性”出發,分析了我國政府機構設定與市場經濟要求的不相適應之處,對國有企業難以開展兼併,難以開展多元化經營,不注意科技進步和管理一系列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解答,提出了“撤除那些分工過細的工業管理部門”的建議。這些觀點與1998年我國政府改革的實踐相吻合,但在時間上提前了5年。
觀點發表
提出“改進留學科技人才政策的建議”,主張不應只注重留學人才是否回國的表面形式,而應研究如何開發利用他們的成果資源。該建議先後被國家科委《內部討論》以及《中國人才》、《人才開發》、《國際人才交流》、《人才科學研究》、《中國科協報》等登載,並受邀出席第18屆太平洋科技大會,在留學生專題會議上發言。該建議還獲得首屆中國改革建議大獎賽銀牌,1994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盧嘉錫等領導人接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