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茶人]

李向陽李向陽

李向陽:男,漢族,1981年1月生於江西省蓮花縣良坊鎮富民村梧桿,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星子山坡生態菊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向陽2003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茶葉行業方面的工作,有幸在中國的多個城市和茶葉市場工作過或調研過,對中國的茶葉市場和消費者和茶葉企業有所了解或是感觸!

李向陽對茶行業的一些思考

一、各產地的茶葉的原產地保護政策和標識問題:

在過去可能是一種促進作用,但隨著茶企業做大,做強,此標識可能會成為企業的一個硬傷(如果政府不及時調整或企業不想辦法突破的話)。因為茶葉就某個單一的品種來說(如:西湖龍井茶),其茶的原料就是單一的該茶鮮葉,如果就只有單一(唯一)的原料,並且只能是原產地的原料的話,則原料的總數量就是個定量了。如果一個茶企業還是一直藉助茶葉品牌來提升企業品牌的話,那這道坎就永遠無法跨過去。
二、連鎖加盟擴張注意問題:

現在很多茶企業已經完成了初步的資金積累和市場渠道建設問題,並且企業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有部分強勢企業在走加盟連鎖的路線。這個時期這一階段也許是一步好路子,但需防止加盟過快,店的數量過多,防止走上家電行業或鞋業行業開店擴張帶來的弊端。因為一是管理問題,主要指茶葉行業或茶葉本身特性決定的,如:散茶管理的問題;質量控制的問題;茶葉收購的問題;綠茶保鮮的問題;等等。二是中國的經濟一般說來每五年會一小波動,每十年左右會一大波動,一旦遇上像2013年到2008年這種經濟情況時,如果攤子鋪得過大,很可能就挺不住。因為茶葉不是必需品。
三、茶企業宣傳的問題:

甚至是整個茶行業的宣傳問題。在2008年以前,都是以宣傳茶葉品牌為主,各茶企業都沾茶葉品牌的光,這樣同時也給自身的品牌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這就好比:你沾父輩的光越大,父輩的光環就越大,而當有一天你想獨立的時候,發現已經很難了。現在很多茶企業就是這種狀況,大家都知道想擺脫茶葉品牌的束縛,但發現已經很難了,因為茶葉品牌的影響力實力太強大了,單個茶企業沒有這個實力在短時間內達到此品牌效果。但其中有幾家茶企業從一開始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一是:天福茶葉;二是得雨活茶;三是竹葉青;

四、茶銷售與茶文化的關係問題: 其實從事茶葉銷售的人員本意是想通過茶文化來提升自己茶葉的價值與價格,但在宣傳過程中卻把茶文化講得玄之又玄,本來中國的茶文化就已經很深了,再由茶經營者錦上添花,就更玄妙了。帶來的結果是:讓消費者崇拜卻不敢放手的去消費,因為太玄了!到頭來害了茶葉經營者自己!我的觀點是:茶文化要為茶企業服務,為茶葉銷售服務。茶文化只要點到為止就行,關鍵是讓消費者能很快的了解你的產品及產品的特點,而不是讓消費者感覺你的產品很玄。就拿手機、電腦、汽車來說,為什麼現在能普及,就是因為這些行業的企業把玄的地方留給了企業專業方面的人來解決,帶給消費者的是簡單、方便、實用。如果把汽車像茶葉一樣宣傳,把汽車說得玄之又玄,難以操作,看有多少人會購買汽車?茶葉玄的方面或技術方面應該是茶葉經營者和茶葉專家的事情,是他們的責任。而不能直接推給了消費者。五、茶葉的種植與機械化的問題: 縱觀中國茶方面的種植、炒制機械化普及率一直上不去。如果源頭上不去,還是農耕時代的那種人工種植、生產的話,成本就別想能降低多少。也別想能有多大發展!六、茶企業的核心技術問題: 憑心而論,這也是制約茶企業發展壯大的最根本的原因。縱觀全國的茶企業,有誰敢說有自己真正的獨自製茶技術?現在的茶企業其實拼得還是貨源、渠道、關係、資金、再加上有先見之明的企業家的管理能力。如果有一天,其他行業進入茶行業,只要他有資金實力,有茶葉方面的人才,就可以把現有的很多茶企業很輕鬆的打趴下。因為你一無真正的核心技術,二無法控制貨源,三無法控制渠道,四無法控制人才,五大部分茶企業的管理其實跟其他行業比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上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代表本人對茶行業的一些思考,由於能力所限,可能有不妥之處,歡迎同行批評指正。作為行內人,我也深知,有些問題是一時或很長一段時間是無法解決的,家家有本難讀的經。但提出來了,只是希望有用得著的同行,給你們提個醒!目的是希望我們茶行業中的企業能發展壯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