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余

李友余認為中醫的生命在療效,辨證與辨病、用藥經驗相結合是提高中醫療效的根本方法,呼籲中醫應大膽迅速引進現代科技以充實中醫辨證之內涵,實現中醫之現代化。 在臨床其它相關學科中擅長診治頑固性皮膚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治療思路和方法。 1984年開始身為院長的李友余,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中始終堅持臨床第一線,數十年如一日,在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中成績甚豐。

李友余(1940-)江西萬年人。1965年7月畢業於江西中醫學院中醫醫療專業,畢業後分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92師醫院,歷任住院醫師、內科主任、門診主任、院長、黨委副書記等職。1984年2月從部隊轉業到鷹潭,任鷹潭市中醫院院長兼書記,現任名譽院長。選任為三屆、四屆中華中醫藥學會鷹潭分會理事長,1995年晉升聘任為主任中醫師,1997年2月被批准為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帶徒的老中醫藥專家。 李友余以他團結協作的領導方法、廉潔勤政的工作作風、淵博精深的中醫知識而享譽我省中醫界。1988年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個人”,並多次被評為“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省勞動模範”。他領導的醫院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示範中醫院”、“全國百佳醫院”,目前醫院正朝著一所現代化中醫院邁進。
五年的大學學習,初步奠定了李友余的中醫基礎知識。此後他反覆研讀了《內經》、《傷寒論》、《溫病學》等經典著作,並涉獵了《醫林改錯》、《衷中參西錄》、《脾腎論》等歷代醫家的代表性著作,為其在臨床實踐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十年的軍旅生涯鑄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勞的精神,他一邊實踐著中醫臨床同時又系統地進修了現代醫學,從而更好地採用中醫、中西醫結合多種手段為病人診治。李友余認為中醫的生命在療效,辨證與辨病、用藥經驗相結合是提高中醫療效的根本方法,呼籲中醫應大膽迅速引進現代科技以充實中醫辨證之內涵,實現中醫之現代化。提出中醫精華在辨證,熟悉中醫基本理論是關鍵。他強調治病要求其本,本在陰陽,實則氣血。調理氣血是治病的根本。中醫辨證核心是八綱辨證,八綱辨證的總綱是陰陽,而氣血是人體陰陽的主要物質基礎,故李友余對疑難病症的辨證十分重視氣血病變的辨證。李友余特別重視脾胃,他受張仲景《傷寒論》“顧護胃氣”學術思想影響甚大,提出“留得一分胃氣,便有一分生機”。學習並領會李東垣脾胃論學術思想,在繼承的基礎上獨創以“氣虛氣滯”為主體的脾胃論學說,在此理論指導下組方加味香砂六君子湯治療脾胃所致疑難雜症。腎是人體最重要的臟腑之一,為生命之根源、先天之本、精微之府、氣化之基。陰陽為八綱辨證之總綱,而腎體是真陰真陽之氣,陰陽互根之地。腎陰腎陽是各髒陰陽之本,故在腎的陰陽失調時,會因此而導致其它各髒的陰陽失調,李友余據此在臨證時對慢性疾病變從腎論治,運用錢仲陽治腎基本方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諸多頑疾,屢起沉疴。如自擬複方六味地黃湯治療慢性腎炎療效顯著。他率領醫院內科腎病專業組採用清熱解毒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專家們認為,該法在條件差的醫院和地區推行可避免換腎、透析付出昂貴代價。李友余多年來潛心於對肝病的研究,從逾千例肝病病人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證經驗,研擬出“複方茵陳蒿湯”和“強肝飲”,研製出“強肝Ⅰ號膠囊”和“強肝Ⅱ膠囊“,使肝病治癒好轉率達92.5%,肝功能恢復正常達98%,降低HBsAg滴度有效率85.7%,HBsAg轉陰率41.3%,特別是防治肝臟纖維化方面取得卓越成果。他領導的醫院科研攻關組在我市建立了第一家血液流變學實驗室。其對血淤症和活血化淤的研究以及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對腦卒中的治療處於省內領先水平。
李友余是一個雜症學家,對內科雜症、頑固性皮膚病以及外、婦、兒科疑難雜症均有他精湛獨特的學術見解和臨床經驗。臨證思路開闊明達,特別注重用藥的經驗而組方。同時參考現瓦藥理對成方和單藥藥理作用的研究成果。組方原則遵法而不泥方,多法組複方,一人開二方。綜合運用,化裁多變,從而形成自己獨到的臨證思路和組方用藥特點。如運用複方生脈散治療頑固性失眠症;組方複方瓜蔞薤白散治療胸痹等。又如眩暈在臨證施治的基礎上加仙鶴草、天麻、牛膝、白僵蠶四位對藥;胃脘疼、脅痛加失笑散合元胡、川楝子四位對藥;耳鳴加石菖蒲、菟絲子、骨碎補、煅磁石四位藥等。在藥物用量上特別考究,技巧達到出神入化之境地。細辛有過錢與不過錢之論,在治療慢性腎炎,細辛多用五分,而治療痹症或疼痛,細辛則可用至3—9克,辛溫鎮痛可量大,散寒蠲飲量中,溫腎行水可量少。補中益氣湯之升麻與柴胡均不超過5克,取其量小藥輕而昇陽走上之功效。加味香砂六君子湯常加黑醜與生大黃,其用量更為慎重,1克之差則天壤之別,量從1克用至9克,逐漸加量。李友余對臨床其它相關學科一些疾病也均涉及,如外科的無名腫毒和骨髓炎、兒科的疳積和肺系、腎系疾病、婦科的經帶病等均有顯效的病例。在臨床其它相關學科中擅長診治頑固性皮膚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治療思路和方法。1984年2月從部隊轉業到鷹潭創建我市第一個中醫皮膚科。至此接診皮膚病病人已逾2萬人次,病人輻射面達六省三十多個縣(市),運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活血軟堅三法,常加入蟲類藥擬定獨特專方在治療銀屑病、慢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白癜風等頑固性皮膚病,明顯提高療效。
1984年開始身為院長的李友余,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中始終堅持臨床第一線,數十年如一日,在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中成績甚豐。他勤奮不輟,筆耕不止,新著《在氣虛氣滯理論指導下治療疑難雜症》、《321例皮膚病從肺論治》、《補骨脂副作用和用量探討》等學術論文分別在國家級雜誌或學術會議上發表。從71種治療B型肝炎有效中藥,通過臨床篩選為13種中藥,較前已明顯提高了降絮、降濁、降酶、降HBsAg滴度,在省級學術會上曾作題為:“活血軟堅法在臨床各科的運用”、“B型肝炎治療新進展”等學術講座。指定為全國名醫中醫帶徒一名,現已晉升為主任中醫師,並指導學生在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三篇,省級雜誌發表論文數篇,指導學生主持省級科研課題二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