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畫家]

李卓[畫家]

李卓 1978年生於遼寧丹東 2005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 現生活工作於北京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李卓

1978年生於遼寧丹東

2005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

現生活工作於北京

個展

你曾告訴我,那裡在哪裡? 藝.凱旋藝術空間 北京 2008

這裡 那裡——加藤良造及李卓雙個展 季豐軒畫廊 香港2011

丹東 丹東 斯特拉斯堡市中法文化協會中心 法國 2011

讓我們再度孤獨 台灣新畫廊 台北 2012

未明的天空 明斯特修道院美術館 盧森堡2014

時間的痕跡 Espace Paragon畫廊 盧森堡2014

聯展

2003

第三屆油畫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

2005

無意義之後 798水泥地空間 北京

國際藝術營 北京

不期而遇 798後工廠 北京

美國探索頻道記錄片<<798的故事>> 北京

2006

環鐵一線藝術區開放展 北京

秘密提速 北京)

2007

越軌 北京

北京現場 北京

2008

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新銳展 北京

開放 亦安畫廊 北京

自我的核心 先聲畫廊 北京

新加坡畫廊博覽會 新加坡

2009

世紀翰墨畫廊收藏展 世紀翰墨畫廊 北京

藝凱旋藝術中心收藏展 藝凱旋藝術空間 北京

立春 一號地璃墟空間 北京

中國當代藝術展 巴黎

CIGE國際畫廊博覽會 北京

ART BEIJING國際畫廊博覽會 北京

YOUNG ART 台北國際當代畫廊博覽會 台北

成長狀態 環鐵美術館 北京

踢 莫乾山M50 上海

藝術中國 環鐵美術館 北京

2010

藝凱旋畫廊展 藝凱旋藝術空間 北京

國際畫廊博覽會(CIGE)北京

藝術北京(ART BEIJING)北京

藝術廣東 廣州

法國大皇宮紙本藝術沙龍 巴黎

斯特拉斯堡市政廳藝術展 斯特拉斯堡

2011

季豐軒畫廊邀請展 季豐軒畫廊 香港

香港國際藝術展 香港會展中心 香港

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法國REIMS Cazanove 香檳酒莊園 法國

《不期而遇》中日韓三國邀請展 798四面空間 北京

中法當代藝術展 斯特拉斯堡 法國

薈珍屋美術館收藏展 薈珍屋美術館 上海

2012

年輕力量第三回 環鐵時代美術館 北京

台北畫廊博覽會 台北

新畫廊邀請展 台北

邁阿密畫廊博覽會 邁阿密 美國

2013

北京798藝術節 北京

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2 :法國REIMS Cazanove 香檳酒莊園 法國

藝術中國 盧森堡

香港畫廊博覽會 香港會展中心 香港

2014

未明的天空 盧森堡明斯特修道院美術館

時間的痕跡 盧森堡Espace Paragon畫廊

個展 克羅地亞伊斯特拉半島普拉當代美術館

藝術評論

李卓的先驗建構

安特·格利博達

第一次接觸中國藝術家李卓的繪畫作品,你可能會有與自然對話,與天使對話,與宇宙對話的感覺。他的作品尺寸驚人,有時達到幾米,有時甚至超過十幾米。例如他的一些作品《是否有人在此被遺忘》(300x200cm,布面油彩,2008年), 《兩個人的冬天》(480x450cm,2007年,布面油彩), 《曾告訴我,那裡在哪裡 ?》(300x100px,布面油彩,2008年)就是這樣。李卓出手大氣,不怕有人批評他年紀輕輕好大喜功。的確,創作這樣大幅作品的,通常都是有些年紀,經驗豐富的老畫家。但是,如果觀眾去觀賞這些作品,那么他就會改變這種看法。如果他在想像中把這些畫分成若干小塊,他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小塊其實都能自成一體,獨立成畫。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李卓的這些作品是站得住腳的。這樣的稱讚,藝術史學家們通常只賦予那些在形式和內在的造型方面都平衡,同時又吸引人,且具有一種震動力度和創造強度的作品。

站在李卓巨大的畫幅前,我真感到一種鮮有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李卓與自然的對話之親密,幾乎可以說是合二為一。保羅克利說:“藝術家首先是人,他自己就是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 藝術品中有一種神秘的衝動,有時會時隱時現地現出人形,猶如天堂般美好的自然中的天使,向天堂敞開的大門,或者不能確定性別的幽靈。乍看上去,這些都是看不見的。可是,如果仔細觀察,又都是可以顯現出來的。

李卓的作品中,沒有靜止,一切都在旋轉。那是一種草木蓬勃的悸動,一種有序的創作過程。藝術家批隙導窾,把自然吸收到作品中。

他的這些作品,像是一種本質的勃發,直奔主題,像是對絕對的要求。

他的畫層層疊疊,明暗交錯。加之微妙的色調構成的張力,富於變化的韻律,空間運用的平衡,純粹而豐富的色彩,畫面表現的振動,以及準確、敏銳而細膩的用筆,都使畫面顯得充滿生氣。

他的筆觸是超群的,說明畫家技術上非常過硬。一層層的顏色,使畫家得以充分釋放畫質當中的震動。通常的手法是一塊凸起的顏料,加上豐富的色調。

李卓的作品中令人矚目的是,在其作品龐大的畫面上,他能夠保持空間的平衡,如《離別時,告訴我去哪裡》(400x6750px,2008年,布面油彩)。這裡材質和色調的震動渾然一體,所達到的境界,是只有大手筆的畫家才能駕馭的。他偏好綠色。它象徵著和諧生活的樂觀態度,也正是宇宙活力的恰當表現。但是藍色和灰色以其微妙的變化也自然作為襯托而出現於其中。

其實這种放大的藍圖,已經顯示出作品的結構,本身在造型上就已經很成功。06年我在畫家的工作室中看到正在創作中的作品,在我的眼裡,已經很吸引人,形象也已經完整。可是對藝術家本人來說,它們還只不過是半成品。開始構思一幅作品或一個系列時,他首先要做一系列的速寫,素描,在紙上畫水粉。然後是大的構圖。但此前必經過仔細思考,要落在紙上,詳細描寫。有時還輔之以故鄉的寫真(遼寧丹東)。我們的藝術家不時需要回到家鄉,從那裡獲得靈感,吸收那裡蓬勃植被的營養,融匯到畫作中,令我們賞心悅目。

從技術上講,李卓作畫,又如同礦工在向深處發掘,結合兩種不同的效果,冷熱相間,以便更好地掌握氣氛。他掌握得準確而深入。不斷深化的能量,使觀眾的視角更加深入,逐漸感受到灼熱的畫布當中的體和質的燃燒的熱度。 李卓儘管年輕,但是在作品當中表現的深沉已經顯得頗為成熟,令人欽羨。在正式作畫之前,他總是用一系列素描和草圖做出充分的準備,然後的創作就頗為得心應手,而且可以保證創作開始時迸發出的激情不受損害。

觀察油彩縱向的流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李卓作畫的步驟。他是一步步、一層層使畫面取得震動的效果的。取景之深遠,色彩和線條的顯露,突出了對比,並使光線反射和吸收的平衡恰到好處。

這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表明,即使是在我們的觀念充斥的世界,也可以產生細膩和微妙的視覺形象,並用豐富而確實的單色,創造出悸動的作品

在色調方面,李卓引入了變化過程的動感。它放大了基於色調和象徵的表象的畫作的結構組織。畫家慣於一種雙向思維,通過一種表述和構造的過程,決定了作為其內在材質的作品的空間性。

李卓在其作品中緊緊把握季節。在季節的不斷更替中,他掌握周期的象徵。其主要意義在於,畫家依次構築了作品的時間性,給時間做出了相當於先驗建構的形象的體現。在他的畫筆下,草樹和葉片都保持了其原生的自由。

為保護宇宙的秩序,人需要行動適度,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稟賦。這樣他便能吸收天地精華,如其所願,達到新的所在,達到原初的狀態——這就是藝術品。

通過與自然對話,描繪其每天的變易,藝術家自然可以自然而然把創作活動變成最根本的行為:存在行為。

李卓的作品給我們帶來的美感,它們詮釋自然的方式,自然讓我們想起波德萊爾的詩句。波德萊爾似乎有先見之明,他的詩句簡直是對我們的藝術家的絕妙寫照:

自然是座廟宇,那裡活的柱子
有時說出了模模糊糊的話音:
人從那裡過,穿越象徵的森林,
森林用熟識的目光將他注視。

如同悠長的回聲遙遙地匯合
在一個混沌深邃的統一體中
廣大浩漫好像黑夜連著光明——
芳香、顏色和聲音在互相應。

站在一幅畫作面前,您可曾產生過伸手觸摸或者撫摸的衝動?在我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我偶爾有過。不多的幾次,卻令我受益匪淺。可是,如果說有哪一種作品真的讓你想看,想摸,那非李卓的作品莫屬。請你盡情享受吧!這裡沒有半點虛假。您為自己而來,來與藝術相會,與天地人相會。

啊,自然是多么的美好!

安特·格利博達

二〇〇八年十月

*作者是藝術史學家和建築史學家,歐洲人文科學院院士

保羅×克利:《現代藝術理論》,巴黎Denoël/Gonthier 出版社,1977, 43頁。

波德萊爾:《惡之花》,郭宏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

個人作品

李卓部分作品圖片資料 李卓部分作品圖片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