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墓石刻

李傑墓石刻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納李傑的女兒為淑妃,攝六官事。 李傑墓石刻現存神道碑一,石羊、石虎,石馬與馬夫、武將各二。 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朱元璋除去三年喪服之後,於十月冊封李傑之女為淑妃,攝六宮事。

在任廣武衛指揮北征中,死於陣前,歸葬於聚寶山之陽。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納李傑的女兒為淑妃,攝六官事。李傑既是開國功臣,又是國丈,被追封為鎮國將軍。李傑墓石刻現存神道碑一,石羊、石虎,石馬與馬夫、武將各二。神道碑高2.9米,龜趺長2.5米。 李傑有一女五子,長女為明太祖朱元璋妃。據史學家們的研究,大明王朝建立以前,朱元璋長期在外征戰,身邊只有淑妃李氏相伴。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因病不治而崩,年五十一歲,九月庚午葬於孝陵,朱元璋對馬皇后感情特別深,決定今後不再封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朱元璋除去三年喪服之後,於十月冊封李傑之女為淑妃,攝六宮事。由於李傑是“國丈”,又是明朝功臣,追封李傑為鎮國上將軍、都指揮使。1982年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李傑墓

李傑(1331-1369年)為明初開國功臣之一。在多次戰役中,屢立戰功。洪武元年(1368年),隨大將軍徐達北伐,十二月,軍至孔山寨,李傑奮然先驅,身陷敵圍,不幸陣亡,時年三十八歲,洪武二年八月,靈柩運回南京,賜葬在聚寶山之陽,即位於今天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園東南角,北緯32°15′,東經119°8′,三忠祠旁,四周翠竹環抱。李傑墓坐北面南,規制頗宏。現有神道碑一通,石刻4對8件,即石羊二、石虎二、石馬二、石武將二。分列神道兩側,神道碑通高3.94米,寬1.20米,厚0.33米,碑額高0.80米。龜趺長2.50米,寬1.20米,高1.45米,龜趺首殘缺,後修復。碑額周飾浮雕雲紋螭龍中,鐫刻有“宣武將軍僉廣武衛指揮使司事贈驃騎將軍僉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銘”及“洪武三十一年(1388)夏五月二十一日立”等字。碑文為明初文學家宋濂奉敕撰寫,武林翁孜鐫刻記載了李傑的生平事跡。石羊作跪臥狀,左石羊下巴,羊角及左耳殘缺。石虎作蹲式,左石虎頭部缺損,右石虎左耳殘,腳殘。石馬旁有拉馬侍者牽馬敬立,左石馬夫臂部缺損;右石馬雙耳殘缺,石馬夫頭部缺損,手臂斷裂。石武士按劍而立,頂盔貫甲,威武雄壯,左武將右耳殘缺。

李傑墓三次遷移

為了城市發展、經濟發展,文物不得不為之讓路;
神道
李傑墓神道石刻經歷過三次遷移。第一次是1985年因寧溧公路拓寬需要,經市政府批准,同意將四對八件石刻向正北方向平移了47米;第二次遷移是1993年,因南京晨光機器廠擴建發展需要,經市文管會多次研究決定,同意將石刻再次向東平移50米,又將1985年未遷移入墓園的神道碑一併遷入至;1997年又因寧溧公路再次拓寬石刻全部徙遷至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