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假痘病

李假痘病,是1967年在英國首次發現的。 病樹葉片一般不顯症。 李假痘病的病原為蘋果褪綠葉斑病毒(Applechlorotic

李假痘病
李假痘病,是1967年在英國首次發現的。目前主要分布在比利時保加利亞捷克德國、英國、匈牙利義大利荷蘭羅馬尼亞南非西班牙瑞士前蘇聯塞蒙。該病對李樹的危害遠不如李痘病嚴重,但也降低果實的商品價值。我國已發現李樹有此病。

[症 狀]

病樹葉片一般不顯症。但有時在主脈附近產生形狀不規則的褪綠條斑。此病主要危害果實。受害果實的果面出現凹陷條斑、環斑和斑點。這一症狀與李痘病相似,但本病不影響果肉和果核。病果一般也不提前脫落。

[病 原]

李假痘病的病原為蘋果褪綠葉斑病毒(Applechlorotic leafspot viru,ACLSV)。

[發病規律]

在自然條件下,可通過嫁接傳染,並可隨帶毒繁殖材料而進行遠距離傳播。潛育期為9~10個月。GF305桃苗和大果海棠(Malus platycarpa)為本病的標準指示植物。李假痘病,在GF305葉片上產生暗綠色斑點和環斑,在大果海棠葉上則表現淺綠色條紋和斑點。
該病也可經汁液摩擦接種,傳染到草本寄主上。在昆諾藜(Chenopodium quinoa)接種葉上產生灰色壞死枯斑。在青葙(Celosia argentea)上,接種葉表現壞死枯斑,系統症狀為紅褐色斑點、線紋型及葉片扭曲。

[防 治]

培育和栽培無病毒苗木,是防治李假痘病的有效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