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任

李仁任

李仁任(1312年—1388年),高麗王朝後期大臣。字子重,號勝岩,本貫星州。恭愍王時官至守侍中,封廣平府院君,後因擁立王禑而專擅國政。任內向北元稱臣,走兩端外交路線,同時貪污腐敗,兼併土地,引起高麗上下的不滿。1387年以老病辭侍中之職,翌年因同黨林堅味倒台而被牽連,遣返原籍安置,旋即去世,諡號文肅。不久後被高麗朝廷禁錮子孫,並毀其家為荷塘(瀦宅)。現代韓國一般將他視為麗末鮮初之際與新興士大夫對立、代表權門世族的守舊勢力的領袖。 (概述圖來源 )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李仁任是高麗後期名臣星山君李兆年之孫,李褒之子,李仁復之弟。他於皇慶元年(1312年)十二月出生於慶尚道高靈郡。據說李兆年曾對李仁復、李仁任說:“大吾門者,汝伯仲乎!” 後來他卻被其兄李仁復指為“敗國亡宗者”。

李仁任早年以門蔭入仕,任典客寺丞,累遷至典法總郎。至正十八年(1358年)獲任左副承宣,成為高麗恭愍王的近臣。翌年高麗遭遇紅巾軍入侵,恭愍王任命李仁任為西京(今朝鮮平壤)存撫使以防備紅巾軍,紅巾軍撤退後策功為第二等。後來紅巾軍再次入侵,攻破開京,恭愍王南逃福州(今韓國安東),李仁任參與了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收復開京的戰役,策功為一等。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元朝廢黜了恭愍王,將派兵護送德興君塔思帖木兒入高麗取而代之,李仁任被任命為西北面都巡問使兼平壤尹,負責防備元軍。當時恭愍王命軍隊渡鴨綠江,試圖禦敵於國門之外,李仁任越過上級都元帥慶千興,向恭愍王陳述利害,阻止此事,恭愍王傳達口諭令慶千興不要渡江,李仁任擔心多疑的慶千興不聽口諭,又親自說服慶千興不渡江,後來高麗果然在鴨綠江內擊潰元軍。從此事可以看出李仁任巧妙老練的手腕。

官拜宰輔

恭愍王所畫並賜給李仁任的李褒畫像(移摹本) 恭愍王所畫並賜給李仁任的李褒畫像(移摹本)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李仁任被拜為三司右使。同年辛旽登上政治舞台,主導高麗政局,李仁任也獲得重用,進入都堂掌管庶政。 據稱其發跡的原因是向恭愍王提議給魯國公主建影殿。 同年六月轉任都僉議贊成事,相當於副相。次年,恭愍王在辛旽的建議下設立田民辨整都監,辛旽自任該都監的判事,具體事務則由李仁任及李春富負責。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十二月,他更是與李春富分任左右侍中(相當於左右丞相)。一年後兼任西北面都統使,主持東寧府征伐。和李仁任共事的李春富被史籍明確記載為辛旽同黨,在辛旽死後儘管有立功表現,仍然伏誅 ;李仁任沒有被記錄為辛旽同黨,但從他在辛旽當政時被重用來看也應受辛旽信任,而在辛旽被殺後,李仁任卻幾乎毫髮無傷,雖然其原因不得而知,不過可以推測他是一位左右逢源的人物。恭愍王曾親手繪製李仁任之父李褒的畫像,又曾作詩賜給李仁任:“瑞明行白玉,純粹似精金。太和陽春樹,猗古復見今。”甚至外界第一個被恭愍王公開告知其子嗣(即王禑)的人就是李仁任 ,可見李仁任是相當受恭愍王信任的大臣。

洪武七年(1374年)四月,李仁任罷相,同年五月被任命為東西江都統使,去升天府(今朝鮮開豐)抵禦倭寇。六月復歸中央,守門下侍中,封廣平府院君。同年九月二十二日夜,恭愍王遇弒身亡,明德太后聞訊趕來,秘不發喪,傳來慶復興(慶千興)、李仁任等宰相,商量善後事宜。李仁任先將恭愍王生前寵幸的一名叫神照的僧侶下獄,接著發現屏幛及宦官崔萬生的衣服上有血痕,馬上下令逮捕崔萬生,果然就是弒殺恭愍王的兇手,接著洪倫等參與弒逆的子弟衛成員也相繼落網,最後都被處決。 接下來的事便是擁立新國王,明德太后與慶復興打算在宗室中尋一人為繼嗣,而李仁任卻堅持擁立出身存疑的恭愍王獨子江寧大君王禑,最終還是王禑成為新任高麗國王。 王禑當時僅有十歲,故由李仁任輔政,王禑稱其為父。 後來李仁任的女兒去世,王禑親赴弔唁,並率畫師繪製李仁任女兒的遺像,甚至“裂素自帶”,李仁任和王禑的密切關係可見一斑。

當國擅權

李仁任當政後不久,就遭遇各種棘手的外交難題。首先是從高麗回明朝的蔡斌、林密等明使在途中被高麗護送官金義劫殺,被認為是李仁任所指使 ;其次是北元欲擁立沈王脫脫不花為新任高麗國王,李仁任在高麗太祖御真前盟誓百官,抵制北元擁立沈王的圖謀 ,一面加強對北元的防備,一面上書北元中書省陳情。翌年北元遣使來宣布赦免高麗弒君之罪,李仁任欲迎接元使,遭到鄭道傳、鄭夢周等新興士大夫的強烈反對 ,李仁任只好派人到江界慰還元使,其後由於沈王脫脫不花死亡,終於使這場危機消於無形;第三是倭寇問題,李仁任一度打算躲避倭寇而遷都忠州,單後來又改變態度,反對遷都 ,在軍事打擊倭寇的同時,他還繼續對日本(北朝)展開外交來解決倭寇問題。李仁任當權後,據說經人“指點”、為躲避明朝問責弒君之罪而開始採取通好北元的政策 ,在恭愍王一死就派人向北元報喪,等到迎立沈王問題解決後,更是著手恢復對元事大,厚待元使吳抄兒志,讓王禑接受北元冊封,甚至一度使用北元年號,改洪武十年(1377年)為宣光七年;同時他也並未中止對明關係,繼續向明朝朝貢,並在在元昭宗死後數月恢復洪武年號的使用,所以他走的可以說是一條兩端外交的路線。

李仁任主導下的兩端外交引起受程朱理學影響的新興士大夫的普遍不滿,右獻納李詹、左正言全伯英抗疏彈劾李仁任通元,李仁任將李、全二人下獄,同時牽連到儒臣田祿生、朴尚衷等人,李仁任不主張肉體消滅,將他們嚴刑拷打後通通流放,李仁任又懷疑金九容、李崇仁、鄭夢周等反對他迎接元使的士人謀害他,也順便流放了他們。 於是李仁任成為了新興士大夫的“公敵”。除了排擠新興士大夫外,李仁任還不斷肅清異己。與李仁任合作執政的人起初是慶復興、池奫,李仁任、池奫曾一起利用般若事件排擠原任宰相金續命,但不久後李仁任即與池奫反目,宣光七年(1377年)三月,池奫父子計畫剷除李仁任、慶復興等,事泄失敗,反被李仁任所殺。 三年後慶復興也為李仁任所忌而遭流放,與李仁任合作者變成林堅味(李仁任的親家)、廉興邦。此外,李仁任還剪除了洪仲宣、金濤、楊伯淵等大臣。

李仁任、林堅味等貪污腐敗,結黨營私,任用官吏時依賄賂多少及伺候李仁任等的程度而定,造成冗官問題嚴重 ;同時不喜儒生,引導王禑沉湎狩獵。 李仁任利用他與王禑的密切關係,以權謀私,兼併土地,奪占奴婢,史稱“仁任待禑如畜婿,國無旬日之儲,而田園奴婢遍中外,將相皆出其門,爭效之,奪人田民,不恤國事,時人目之曰提調奴婢”。 就連曾站在他一邊的武臣崔瑩都對他不滿,曾當面批評李仁任道:“國家多難,公為首相,何不憂慮?但以家產為念!”李仁任聽後羞愧得默不作聲。

淒涼晚景

李仁任當政八年,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請求辭職,不獲允許,改任名譽官職領門下府事,翌年領三司事,洪武十九年(1386年)八月復任左侍中,一年後以老病辭職,林堅味、廉興邦代其執政。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正月,崔瑩、李成桂等武臣在王禑的支持下誅殺林堅味、廉興邦及其黨羽,已經致仕的李仁任自然難逃池魚之殃,他急忙向已成為新貴的崔瑩登門求情,崔瑩雖然不見,但還是念及舊恩(李仁任曾阻止過林堅味剷除崔瑩),建議王禑寬恕李仁任及其親族,因此李仁任僅被遣返原籍京山府(今韓國星州)安置,其親族中只有從孫李存性(李仁復之孫)被殺。 不久後即發生威化島回軍事件,李成桂、曹敏修取代崔瑩掌權,曹敏修以新王王昌的名義召還李仁任,而此時李仁任已病死。據說人們原本擔心李仁任被召還後又會興風作浪,巧取豪奪,聽說其死訊後,人們都歡呼雀躍道:“就算不被誅殺,老天也會收他的命!”這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的事。

王昌賜李仁任諡號為“ 文肅”。以朝廷給李仁任議謚為契機,尹紹宗、孔俯為首的新興士大夫發起了清算李仁任的運動,上疏劾論李仁任生前擅權誤國之罪,在曹敏修倒台後,朝廷乃下令禁錮李仁任之子孫。恭讓王繼位後,這一運動仍在持續,諫官吳思忠等建議對李仁任追加“斬棺瀦宅、籍沒家產”的刑罰,最後朝廷只採納了瀦宅之刑(夷平其家,改為荷塘)。 李仁任於是被釘在高麗王朝乃至朝鮮半島歷史的恥辱柱上,被視為一名遺臭萬年的權奸。

軼事典故

干涉司法

李仁任當政時,高麗國中有爭訟的人都會爭相用土地、奴婢、金帛來賄賂李仁任,如此才能得到受理,所以司法活動都必須先私下稟報李仁任。有一個叫裴中倫的人送給李仁任5個奴婢,李仁任封他為典客寺丞,後來他與判事金允堅爭奪奴婢,金允堅賄賂李仁任10個奴婢,但李仁任更偏袒裴中倫。此時都官(掌管奴婢的機構)已經判決金允堅勝訴,李仁任招來都官的官吏斥罵一頓,公然翻案。金允堅不服而再度申訴,知典法李釋之對金允堅說:“你直接找侍中(李仁任)申訴好了!”

好行小惠

洪武十四年(1381年),高麗因倭寇而漕路不通,宰相的俸祿只有數斛,李仁任拒絕接受,請求將他的俸祿頒給軍官。時人譏笑這是沽名釣譽的行為。

擅長作畫

據李穡記載,李仁任曾為名臣鄭世雲畫過肖像畫,李穡為該畫像題贊。 畫像雖已失傳,但可推測李仁任在繪畫上有一定造詣。

後朝辯誣

李仁任與朝鮮王朝的開國之君李成桂似乎無冤無仇,他本人甚至還預言過李成桂會成為國王。 而他的不少親戚,如女婿姜筮、侄兒李濟和李稷、族婿河侖等都是朝鮮王朝的開國功臣。然而,兩人卻被明朝記錄為父子關係,引發延續近兩百年的“宗系辯誣”風波。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李成桂發現明朝派來祭祀朝鮮山川的祭文中說他是“高麗陪臣李仁任之嗣”,急忙上奏辯誣。但明太祖朱元璋置若罔聞,還將此事寫入《皇明祖訓》里,在“不征之國”中的朝鮮條下不僅注釋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還稱其父子連弒四王。後來朝鮮太宗李芳遠請求明成祖朱棣改正,獲得批准,但在弘治年間所修的《大明會典》中再次出現這種說法,朝鮮屢次遣使辯誣,終於在萬曆年間改正過來。 這一風波還在朝鮮英祖時期因中國野史《明紀輯略》流入朝鮮而死灰復燃,乃至於出現了文字獄事件(誣史之獄)。據稱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李成桂擁立恭讓王后,反對李成桂的尹彝(尹思康)、李初等高麗官員叛逃明朝,向明廷誣陷李成桂的各種言辭中就包括捏造李成桂為李仁任之子。至於朝鮮辯誣文中稱李仁任多次謀害李成桂則可能屬於渲染之詞。

個人作品

星州李氏家族保存了李仁任所作的七律《老年寓吟》一首,不過該詩尾聯的上句已遺失,內容是:

宦海浮沈二十年,長江嗚咽不平鳴。

殘花杜宇聲中落,芳草王孫去後生。

金馬玉堂非我願,青山綠水有誰爭?

□□□□□□□,倘罷天荒作國楨。

歷史評價

•李稷(李仁任之侄):主少前朝季,海傾波浪惡。廣平屹砥柱,安危身所託。勤勤和濟屯,中外俱悅服。引用或非人,殘年混珉璞。權歸勢必然,昔人誰守約?

•《高麗史》:仁任逢迎恭愍,贊成影殿之役,及王薨無嗣,援立辛禑,一國威福,在其掌握,欲多樹親黨,務以柔佞悅人,門客滿庭,各自以為待己尤厚,誣陷忠良,殺戮無辜,時人比之李貓。

家族成員

•父:李褒

•母:薛氏

•兄:李仁復

•弟:李仁美、李仁立、李仁達、李仁敏

•妻:朴氏

•子:李珉、李瓛

•女兒:李氏(嫁李霖)、李氏(嫁權執經)、李氏(嫁姜筮)

影視形象

•《開國》(1983年KBS大河劇),柳炳憲飾

•《辛旽》(2006年KBS大河劇),裴道煥飾

•《大風水》(2012年SBS水木劇),趙敏基飾

•《鄭道傳》(2014年KBS大河劇),朴榮奎飾

•《六龍飛天》(2015年SBS大河劇),崔鍾遠飾(劇中名為李仁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