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嶸

李世嶸

但是,我在李世嶸的身上,重新找回我記憶中最難忘的蘭州人誠樸,厚道而不乏聰慧的印象。 世嶸善篆刻,操刀多年,孜孜不倦,成績斐然。 李世嶸選的無疑是苦學之路,較之那些浮躁無學的人,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作品曾見於《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篆刻》、《羲之書畫報》、《甘肅書畫報》、《飛天》、《甘肅日報》等報刊。作品曾參加全國印社聯展、全國中青年國畫大展、第一屆天津藝術節、全國當代第五屆水山畫展。不少作品在國內外參展或獲獎,有的作品被台灣、香港、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及地區的團體或個人收藏。
1991年1月由蘭山印社編印《長江三峽印譜》。1994年8月由蘭州大學出版《江河頌篆刻集》,黃河、長江上下卷。1996年8月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世嶸畫選》及《李世嶸書法集》《李世嶸畫集》。
2000年8月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萬里長城印譜》並和《江河頌篆刻集》被湖北鄂州碑林全部刻石。篆刻《長江三峽》作品被中國翰園碑林刻石。
現為甘肅美協、甘肅書協、甘肅國畫家學會會員、甘肅省書畫研究院畫師、蘭州西苑書畫研究院副院長、蘭山印社常務理事、西部書畫家報副總編。



李世嶸的書畫藝術  孫 克 乙酉冬日於京華道不孤齋
李世嶸是蘭州人,是我相識多年的朋友,住在離西關十字不遠的一條巷子裡。四十年前我在蘭州工作的時候,常常背著畫箱在那些巷子裡轉來轉去,尋找可畫的角度。那些黃土牆上刷著一層白灰,時有斑駁脫落,餘暉抖照,反而很入畫的。不久前在南京看到呂斯百先生在蘭州時畫的油畫,有早被拆掉的臥橋和正在修建中的第二座黃河大橋,陽光下的黃土地勾起我深深的回憶。這幾年去過蘭州,到處是高樓大廈,小巷情調已如回憶般漸漸淡去。但是,我在李世嶸的身上,重新找回我記憶中最難忘的蘭州人誠樸,厚道而不乏聰慧的印象。離開蘭州多年,仍然懷念不已,並非為了那些艱苦的日子,最難忘的是那些老師和朋友。
蘭州是歷史名城,歷史可以上溯到漢代以前,文化積澱深厚、加以民風淳樸,傳統文化的破壞相對不那么嚴重,熱愛書畫、致力於書畫的人挺多,所以,80年代以來,書畫事業恢復得很快,發展得更快。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50年代,蘭州的國畫家隊伍不是很大,當時范振緒老人還健在,不過,他那功力很深的傳統山水畫,並未受到重視,其他如都進賢、韓不言等傳統風格的畫家,也是默默無聞,思之令人感慨。改革開放帶給蘭州空前的變化,文化事業發展很快,專業和業餘的中國畫家數量龐大,人才濟濟。李世嶸就是一位書法、金石、繪畫兼能的畫家。
李世嶸屬於自學成才型的書畫家,“自學”而能“成才”,就意味著因為熱愛而不怕吃苦,求師訪友,潛心求索,讀書積學,鍥而不捨,終有所成。當然,自學也不是無師自通,相反,更多的情形是轉益多師,虛心向學,李世嶸曾向雷於天、顧子惠、何裕、楊立強、傅嘉儀等先生求教書畫篆刻,可以感到他渴求藝術的心情是十分強烈的。李世嶸的青少年時代不幸趕上“文革”運動,沒有機會進藝術院校得到系統的訓練,不過,這並未影響他對藝術的熱愛,不利的條件有時候更能激發一個人頑強進取的精神,試看上世紀有許多大師級的畫家,哪一位不是經過自修苦學而輕易取得成就的?我經常向青年們講述黃宵當年刻苦精神:1958年丁井文校長把美院附中新校舍四樓畫室借給黃胄使用,他在那裡每天作畫到深夜3點鐘,同學們聽到後,沒有不感動的。舉凡世間成大事者,無不有非凡之精神,黃宵成為20世紀中國畫大師級人物,絕非偶然。
李世嶸在書法方面下過苦功,其中以金文、小篆和隸書,用功最多,其他如甲骨文、章草也頗多涉獵,行草寫的也算可以。大約由於愛好篆刻的關係,他在臨習古人方面便以篆隸為多,這是可以理解的。看得出來,世嶸的篆書受吳昌碩的影響較深,其筆力於厚重溫潤中不乏恣肆奔放之感。商周先民如何書寫,難以考據,唐代以後用毛筆寫篆書者,不乏其人。至有寫“草篆”者,雖有個性,然僅存其形卻失去金文雍容端厚的特徵。有清一代,研究金文碑碣蔚成風氣,鄧石如書小篆為主體,風格沉雄樸厚,開一代風氣。其後吳昌碩專攻石鼓文,氣勢開張,朴茂雄放,成就空前,影響極大。李世嶸學吳兼及多種鐘鼎金文,雖尚未能超邁前人,其志可嘉,待以時日,人書俱老,必將大成。
世嶸善篆刻,操刀多年,孜孜不倦,成績斐然。篆刻的歷史可以上溯到甲骨文時代,戰國、秦漢已臻鼎盛,歷代傳承不衰,明以後又現高峰,由實用而藝術,流派漸分,至清為盛。數百年來篆刻藝術一直沿著繼承的道路發展,積累了豐富的遺產。古人有云:詩賦小道,壯大不為。篆刻更是小道之小,然而,歷來多少大藝術家樂此不疲,方寸之地雖小,足以馳騁神思,反覆經營,始見性靈,真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其道微而妙也。篆刻與書法都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具有極為深厚而豐富的內涵,如何傳承和發展需要我們慎重的去探索和實踐。對藝術家來說,一切成就都要築基於刻骨銘心的愛好上,方能不計得失,百折不回,看李世嶸多年累積下的大量作品,可見他為此付出的心血。了解他的朋友歷數他學習篆刻的過程:從臨摹漢印開始,旁及古印璽,參考古器物、吸收古漢簡,廣收博取,其意無他:於繼承學習中求新變而已。每個人才力有高低,學力有深淺,成就早晚有先後,此事難說,但道路的選擇卻是決定性的。李世嶸選的無疑是苦學之路,較之那些浮躁無學的人,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李世嶸畫山水畫,走水墨寫意一路,這無疑受楊立強的影響,楊是著名畫家,山水、花鳥俱精,他的山水畫來自真山真水,更追求清簡、蕭疏的意境,筆墨簡練概括,厚重濕潤,境界很高。世嶸得其三昧,其畫題多源自親身體驗加以記錄各提煉,組成畫面,頗為不俗。在他的造型語言裡,既有寫生體驗更多的是傳統的程式風格,形成簡淡清雅的韻味。世嶸的筆墨較有功底,大約得益於他的書法功夫。
觀李世嶸之作,可見其人。溫厚誠樸,訥言敏行,是他多年來給我的印象。看到他在書畫、篆刻幾方面取得如此成績令人高興,持撰短文評論,即請方家指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