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下壕村此地原位漢長安城城牆遺址,清朝乾隆年間李姓人家來到漢長安城護城河北岸的城壕里挖窯住下,故而清嘉慶《長安縣誌》記載為“李家上壕,清末改為李上壕。
因本村地勢相對於李上壕村低,隨得名李下壕。
因本村村民在漢長安城打窯,村人以後隨著窯的垮塌,就往裡打,逐漸打到城牆下,將城牆挖掉。因此,李下壕原來住過的地段,到解放前後就沒有了城牆。
民國初年本村革命先驅李應良與李大釗一同就義。
本村名人
李應良,原名培基,字子善,一九OO年出生於西安市未央區李下壕村。他少年在本村私塾讀書,一九一八年考入西安省立第三中學,經常與在外地上學的好友雷晉笙、張鋒伯、方仲如等通信,交流對社會看法和對社會進行改革的主張。翌年,“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參加西安學生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一九二二年夏,李應良從省立三中畢業後,考入西安水利道路工程專門學校。一九二四年春,這個學校歸併於西北大學,李應良遂轉入該校工科學習。
一九二四年夏,共產黨員雷晉笙從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回陝,聯絡呂佑乾、崔孟博等在西安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並先後創辦了“西北青年社”、“西北晨鐘社”,動員和爭取進步師生加入革命。李應良積極參加,同年秋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一九二五年五月,在西安團組織的領導下,李應良與魏野疇,張含輝、張秉仁等發動陝西學生,開展了驅逐軍閥吳新田的運動。同年冬,經吳化之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九二六年,李應良在青年團西安地委工作時,曾和張含輝等同志一起,參加了黨在西安省立一中舉辦的署期學習,從事革命宣傳活動,發展黨團組織。西安解圍後,李應良投身於農民運動之中,積極奔走於西安城郊,進行革命宣傳活動。
一九二七年二月,中共陝甘區委成立後,李應良在區委協助李子洲搞黨的組織工作。同年三月初,黨派他赴京送密信給中共北方區委負貴人李大釗。四月六日,奉軍及所謂“京師警察廳”出動數百名憲兵、警察、特務,競不顧國際公法和外交慣例,襲擊了蘇聯大使館,實行瘋狂的大逮捕,李應良在東郊交民巷蘇聯大使館與李大釗同時被捕。
為了嚴守黨的機密,保護中共陝甘區委的安全,李應良在刑訊期間,以諧音“銀蓮”取名,堅貞不屈。四月二十八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時年僅二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