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州雕刻家
李一石(1903~1979年),泉州打錫巷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祖父和父親都是泉州著名的銀匠。李一石13歲跟隨祖父學藝,到青年時代學就一套高超的雕刻工藝技術,馳譽海內外。民國15年(1926年),興泉永鎮守使孔昭同令李一石雕刻一對“東西塔”。他經30多個晝夜雕成,而孔昭同故意挑剔只付一半工錢。李一石憤慨之下竟停止這門工藝20多年之久。
解放後,李一石恢復雕刻藝術創作。1955年,他用半個多月的時間,精心雕刻一座4寸(13.2厘米)高、1寸(3.3厘米)見方的泉州開元寺鎮國塔(東塔),送到北京,受到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工藝美術服務部很高評價,還被選送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展覽,他被邀參加開幕式。
1957年,創作《陳三五娘》。他用由里向外逐層切削透雕法,雕成一座宏麗精美的古園林人物石雕,高約20厘米,長35厘米,寬18厘米,表現五娘同益春登樓賞景,把荔枝投給騎馬路過的陳三的故事情節,點綴樓台亭榭、花卉禽獸,刀法沉酣,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工之感。
1959年,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來泉州訪問,訂製《東西塔》石雕(後收藏在廈門華僑博物院)。李一石的作品被香港中國銀行、印度尼西亞蘇加諾總統府、東南亞和美國等地知名人士、華僑所收藏。李一石的石雕還有《木蘭從軍》、《黛玉葬花》,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李一石不僅精於壽山石雕,還善於雕鏤錫、銅、鐵等金屬模具圖案和製作各種金石篆刻、首飾工藝。他曾雕琢3副鄭成功玉帶,每條17環,每環浮雕1條龍,被分別收藏在福建及泉州歷史文物博物館、廈門鄭成功紀念館。他還仿刻明代傑出思想家李贄篆章2枚。
60年代初,李一石在泉州工藝美術廠、泉州海濱美術工藝廠工作。1964年前後,還為泉州各廠社製作銅、鐵、石膏、塑膠等不同質料的模具。
1979年,李一石去世,享年77歲。
2.當代醫學家
簡介
李一石 ,女 ,1951年出生 碩士 主任醫師 博士研究生導師 衛生部心血管藥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臨床藥理中心主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全監管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品審評審員會委員、中華藥理學會理事、中華臨床藥理學會委員、中華毒理學會委員、《中華老年性腦血管病雜誌》《中國循環雜誌》編委等。主要事跡
1974年大學畢業;1987年獲協和醫科大學阜外醫院心內科電生理專業碩士學位。1988年赴美國貝勒醫學院聖路克教會醫院心內科暨德克薩斯心臟病研究所、衛理公會醫院心內科專科研修。1991年回國在阜外醫院工作至今。歷任阜外醫院心內科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從事心內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心內科專家。
1998年擔任臨床藥理研究室主任,重點做心血管臨床藥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完善了I期、II期臨床研究的病房條件;建立和完善了藥理實驗室;開展了心血管藥物不良反應監察。同時在以往的I、II、III期臨床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對上市後的心血管藥物進行安全/有效性的再評價(IV期);在實踐中,已擁有一支藥品臨床研究的專業化隊伍,具有專業工作經驗的臨床、藥理、藥物分析和醫學統計等專業人員,已形成較完整的一體化工作系統。並與全體同仁齊心努力,2001年在臨床藥理研究室基礎上,被衛生部批准成立第一個“衛生部心血管藥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任主任。2002年作為課題總負責人,承擔科技部“十五”重大課題(863計畫)“創新藥和中藥現代化——藥品臨床試驗關鍵技術及平台的研究”;獲總研究經費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