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在五十多年的音樂生涯中,朴東升主要從事民族管弦樂隊的指揮工作。曾在第一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上指揮千人演奏的“中華大樂”;曾先後應邀赴台灣擔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國立藝專實驗國樂團、高雄市國樂團客席指揮;也曾應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的邀請擔任客席指揮;曾任中央民族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成都民族樂團等院團的客席、特聘指揮,並指揮中央歌舞團等團隊出訪過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曾為多部電影、電視劇、錄音專輯擔任指揮。
在從事指揮專業的同時,他還潛心於民樂創作和音樂理論研究。先後創作了民樂交響詩《牡丹仙女的傳說》,民族管弦樂《江蘇民歌組曲》、《苗族見太陽》、《阿里山素描》等,嗩吶協奏曲《歡慶勝利》,二胡獨奏曲《在草原上》,合唱與樂隊《中華頌》以及舞蹈音樂等近百首民族器樂作品。並在新加坡、台灣、北京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多年來曾先後在《人民音樂》、《音樂周報》等刊物上發表評論文章和學術論文。並出版了專著《樂隊指揮法》《指揮入門》,和文集《龍鄉龍樂未了情》《中國民樂紀事50年》《中國民樂紀事60年》圖片回憶錄《民樂人生》等。
1993年被中國文化部評為文藝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有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貼。
社會活動
朴東生參與“葫蘆絲文化節”
在中國·德宏首屆葫蘆絲文化節,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朴東生的到來,無疑為本次盛會增色不少。
據朴老說,20年前,當流行音樂以席捲之勢在中國大地掀起一個又一個高潮的時候,搞民族音樂的一些人感到再也看不到未來,紛紛轉行或遠走他鄉。面對這樣的情況,一批老民樂工作者覺得,應該把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捍衛民族音樂的陣地。經過醞釀,1986年8月8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成立。l987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首屆藝術節上,由民樂學會組織的千人“中華大樂”的演出,激昂奏響了《將軍令》、《長城隨想》等氣勢磅礴的民樂大章;1988年,學會又組織了“龍樂音樂周”等系列演出。朴東生說:“這些成功,鼓舞了民樂工作者的士氣,也使學會高揚振興民族音樂大旗的這點薪火,為隨後漸成燎原之勢和走上逆風飛揚的振興之路埋下了火種。”
近幾年來,在一些有識之士的大力推廣下,葫蘆絲藝術迅速跨越傳統的地域空間,在東南亞、日本以及歐美等地都得到相當一部分愛好者的認同。本屆葫蘆絲文化節,廣泛邀請國內外葫蘆絲演奏家、世界各地葫蘆絲研習者和愛好者雲集“論劍”。對此。朴東生認為,在文化逐漸走向多元化的格局下,民樂的發展也應藉助市場這一無形巨大的力量。目前.全世界都颳起了中國文化的熱風,使民族音樂面臨著非常好的發展形勢。德宏應乘著這一東風,繼續探索和拓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宣傳推介工作,率先把“葫蘆絲之鄉”的品牌打響.使之成為德宏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
朴東生建議重視人才的培養,積極發展相關產業,依靠產業的發展推動藝術發展與創新,讓世人提及葫蘆絲都有這樣的認識,“葫蘆絲之鄉”在德宏,葫蘆絲最美的曲目出自德宏,演奏葫蘆絲的人才匯聚德宏,工藝最精美的葫蘆絲產自德宏!讓葫蘆絲藝術最終在德宏化蛹為蝶,展現出更為蓬勃的生命力。
主要貢獻
明年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朴東生從藝60周年,一甲子的人生,全部填滿了音樂,74歲的音樂家說:“別的我都不會,一輩子就只知幹這事情,而且想把它做到最好。”
他說,文化傳統就像是一條大河,一直不停地流淌著,任誰也阻擋不了它的流向,儘管會經過各種的曲彎,最終必流向大海。“我覺得民樂一直在很穩定的發展,並沒有大起大落。作為一種民族文化,民樂的生生息息有很固定的一種規律,即使我們築起堤壩,它還是照常的流淌著。” 既然有幸見證民樂發展的好勢頭,朴東生說,他就要跟時間賽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儘量為民族音樂的傳承添磚加瓦。
個人作品
朴東生個人作品1 | 朴東生個人作品2 |
《樂隊指揮法》 | 《人民音樂》 |
《指揮入門》 | 《音樂周報》 |
《牡丹仙女的傳說》 | 《樂隊指揮法》 |
《江蘇民歌組曲》 | 《指揮入門》 |
《苗族見太陽》 | 《龍鄉龍樂未了情》 |
《阿里山素描》 | 《竹笛曲集》 |
《歡慶勝利》 | 《全國民族樂器演奏藝術水平考級》 |
《在草原上》 | 《民樂紀事50年》 |
《中華頌》 | 《外國民間樂曲選》 |
《個人作品音樂會》 | 上述中《指揮入門》乃朴東生先生所著 |
人物逝世
中國著名民樂指揮家、作曲家、理論家、教育家、音樂社會活動家;原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社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朴東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1月22日不幸逝世,享年83歲。
為沉痛悼念朴東生先生,2017年1月24日上午10時45分,在北京八寶山公墓一樓蘭廳舉行告別儀式。
人物評價
朴東生先生還潛心於民樂創作和音樂理論研究,先後創作了民樂交響詩《牡丹仙女的傳說》、嗩吶協奏曲《歡慶勝利》、二胡獨奏曲《在草原上》、交響合唱《中華頌》等近百首民族器樂和聲樂作品。出版了專著《中國民族管弦樂實用配器手冊》《樂隊指揮法》《指揮入門》《民樂指揮概論》《合奏與指揮》《指揮藝術概論》《指揮排練札記——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音響整合與音色調控》等著作,對中國民樂的發展與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86年,朴東生先生與彭修文先生、秦鵬章先生共同發起創建的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管弦樂事業繁榮與發展不可替代的推動力量。從《千人大樂》到歷史巨製《華樂大典》,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為振興和發展中國民族管弦樂藝術,聯絡和團結海內外從事中國民族管弦樂藝術的音樂家,推動和創建中國民族管弦樂藝術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做出了突出而卓越的貢獻。
朴東生先生為中華民族音樂事業獻出了畢生精力,為中國民族管弦樂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國民族音樂事業的重大損失,他的英名將永遠銘刻在海內外民樂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