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僿

因直書其事,恐詞義朴僿,觀者嫌之,乃故作支綴。 (2).謂樸實。 遺書,朴僿而不冗,敦碻而不夸。

概述

piáo sài ㄆㄧㄠˊ ㄙㄞˋ
(朴僿)

釋義

(1).樸陋而淺薄。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風俗》:“服食之供,糲與疏者倍蓰於粱肉紈綺,言貌朴僿,城南人常舉以相啁哳。”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齊梁陳書》:“ 六朝 人紀載實事,每不明析。因直書其事,恐詞義朴僿,觀者嫌之,乃故作支綴。”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本為諧韻,轉之則無韻;本為雙聲,轉之則異聲;本以數音成語,轉之則音節冗長,失其同律。是則杜絕文學,歸於朴僿。”
(2).謂樸實。 清 譚獻 《復堂日記》卷四:“ 斅藝齋 遺書,朴僿而不冗,敦碻而不夸。” 梁啓超 《新英國巨人克林威爾傳》第三章:“其他日相率披堅執銳,縱橫無敵於天下者,皆此最朴僿最謹嚴之市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