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朱雅文於解放前她參加革命工作,解放初期她進入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療系學習。作為解放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她被分配到北京鼓樓醫院兒科工作。之後分別在北京朝陽醫院兒科、青海省大通縣醫院兒科工作,晉升為副主任醫師。離休後先後在東直門醫院、蔣宅口醫院、東城區中小學生保健所等單位工作。2010年7月後志願在奧運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工作。
人物事跡
2010年6月的一天,社區召開座談會,作為綠色家園社區的居民,她就住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北側,當了解到奧運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缺乏兒科醫生時,作為一名在兒科工作多年的老醫生,她坐不住了。立即找到了中心領導,表示:自己雖然八十歲了,但是耳不聾,眼睛雖然有點花,可以配戴眼鏡糾正,身體硬朗,臨床經驗特別是兒科經驗豐富,自己離休待遇很好,不求回報,志願免費為轄區患兒服務,提升中心兒科診療水平。中心領導根據其身體狀況,安排每周三、五上午出兒科專家門診。
堅守醫德,服務患者。從醫幾十年來,朱雅文對前來就診的患者一視同仁,不分貧富。始終堅持因病施治,她對每一個來就診的病人都會細心了解病情,對症下藥。中心預防保健門診每天前來接種和體檢的兒童200多人,對於兒科的需求非常迫切。前來諮詢就診的人絡繹不絕,每天都是感冒發熱、心臟聽診異常、保健諮詢這些常見的問題,真是百問不煩,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疑問,消除家長的顧慮。針對特殊病人,朱大夫都留好電話,定期進行隨訪。
規範行醫,技術過硬。“視、觸、叩、聽”是她長期堅持的診療習慣,小電筒、壓舌板、聽診器、就是她診斷病情的“武器”。她診療時從不打斷病人講述,始終微笑著注視對方,然後會用雙手為病人做檢查。多年來,這雙手就像一台精密儀器,可在幾分鐘裡,基本鎖定病源,這就是一位普通醫生的上醫之境。記得一天:一對年輕的夫婦,帶著一名2個月的兒童前來諮詢,說:“孩子的尿非常臊,是不是腎臟出了什麼問題?” 朱大夫二話不說,讓家長揭開孩子的尿不濕,直接放到鼻子前就聞,孩子家長很受感動說:“您還真聞啊?”朱大夫笑著說:“孩子的尿不髒,不聞怎能找到病因?”最後是因為護理原因導致的味道重,這對夫婦連聲道謝。
一次,朱大夫通過聽診發現一名心臟異常的嬰兒,立即進行轉診治療,專科醫院確診後又回到社區考朱大夫,說孩子沒問題,是不是聽錯了,朱大夫又對孩子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檢查,嚴肅地對家長說:“心臟肯定有雜音,必須到專科醫院進行確診,別耽誤病情。”孩子家長對朱大夫深深的鞠了一躬說:我們能夠在社區醫院看專家門診,真是太幸福了,孩子的心臟確實有問題,虧得早發現!
言傳身教,精益求精。作為副主任醫師,她嚴謹求實,言傳身教,毫無保留,認真做好“傳、幫、帶”,每天出診時至少有2名醫師一同出診。她精益求精,80歲的人還經常學習社區衛生服務的新知識,常說:“學無止境,醫療知識,信息更新太快,一定要乾到老,學到老。”
廉潔行醫,淡泊名利。她常說:“作為一名普通醫生,自己掌握兒童醫療保健的特長,不畏出名,只為方便社區百姓”。她始終淡泊名利、廉潔行醫、本分做人。她這種人格為醫務工作者樹立了榜樣。患者送“紅包”,堅決不收;患者送補品,堅決要患者拿回去自己補身體;醫藥代表送的紅包直接拒收或上交。
朱雅文大夫這種不計報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權,無私奉獻的志願精神是高尚的,她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志願服務的行為讓大家感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