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明

朱萬明(1891年——1958年),小名朱金堂,汝州市楊樓鎮鄭鐵爐村人,是河南曲劇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朱萬明(1891年——1958年),小名朱金堂,汝州市楊樓鎮鄭鐵爐村人,是河南曲劇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自幼愛拉愛唱,尤其酷愛曲劇。朱萬明的父親會“海參戲”,也會拉弦伴奏,是清末鄭鐵爐一帶有名的藝人。“海參戲”是坐攤戲,活躍於當時的民間。朱萬明受父親感染,耳濡目染,大腦里的戲曲細胞就格外活躍。朱萬明成年後,
一面在家裡完曲子,一面農閒時和玩友外出應酬,為了區別於“下九流”的戲子,他們就創造性的吧“唱曲兒”與“踩高蹺”結合起來,自稱“玩友”。朱萬明非常注意民歌和民間戲曲吸引進小調曲子,也注意從生活中吸取藝術營養。一次,他們夜行至漢江邊,忽聞一婦女痛哭亡夫,哭聲哀傷而富韻味,朱萬明根據這哭聲的音韻,創造了河南曲劇著名曲牌“小漢江”。另一次乘船過黃河,艄公搖櫓的聲音觸發了他的靈感,由此創造了曲牌“慢舵”。朱萬明還重新組織了高蹺曲子的“十八板”,他把原僅有開首,增添了“狀元遊街”、“過街俏”等曲調,使重新組織的“十八板”歡快活躍、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經他改進的“十八板連奏”,全國大型音樂團體大都作為保留節目,1957年武漢藝術劇院出國時曾演奏該曲,受到歐洲國家觀眾的好評。朱萬明在器樂伴奏方面,也多有創新。他發明的墜胡,是將琴桿拉長,琴筒加大,使其聲音更洪亮、高亢。高蹺曲子最初伴奏樂器只有兩種:一根墜胡,衣服手板,多時另加三弦、四弦。早期的曲子伴奏沒有銅器(七鐃八鑔)等武場打擊樂。朱萬明與其他曲友一道改進伴奏器樂,增加了打擊樂,如鼓、鑼、鑔等,文場增加了笙、嗩吶、古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