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珪[清朝乾隆、嘉慶時期著名大臣]

朱珪[清朝乾隆、嘉慶時期著名大臣]
朱珪[清朝乾隆、嘉慶時期著名大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珪(1731—1807年),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與其兄朱筠,時稱“二朱”。蕭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後遷黃閣河村。隨父朱文炳由蕭山僑居北京大興縣,遂入籍順天府。 乾隆十二年(1747年),17歲殿試為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侍讀學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鄉試,會試同考官。秋,授福建糧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補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權巡撫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為按察使,授侍講學士。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督福建學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內閣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禮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及之後,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嘉慶四年由安徽巡撫上調北京。 嘉慶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帝謚“文正”。

基本信息

生平履歷

為官時期

朱珪石刻像 朱珪石刻像

朱珪早隨父親搬遷北京順天府,並在京為官,但他不忘故地原籍族親,牢記祖宗。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置“圭田”(古代卿大夫祭田)百畝於蕭山,作為族中祭祖,修理祠堂和培養族人辦學之用。

在安徽任巡撫時,北部遭受百年一遇的水災,民房衝倒,糧食無收,有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一派慘景。朱珪就深入災區,體察災民,了解實情,後飛書朝廷,開倉賑災,穩定民心。為民同築決堤,修建民房,發放谷種,搞好備耕,為百姓生產生活作好安排。後調任戶部尚書時,對於長蘆鹽政進行全面整頓。廣東藩司升濱海沙地之疏,倉場衙門予納錢糧四五十倍等……其實這些都是權臣和珅安插在各部門奸徒所為。

朱珪均以庶民百姓利益為重,對於那些有損民眾,堅決反對,一一駁揭。嘉慶帝對他高度評價,稱他為“有內有守,無偽無私,心款款以效忠,政優優而著績”。又稱“以古為鏡,其直如繩”。

乾隆晚期

朱珪像 朱珪像

乾隆年間(1736—1795年),群臣就流傳著“二皇帝”,這個二皇帝就是乾隆身邊的奸臣和珅,和珅何許人也?這裡簡單略述一些。和珅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官至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他權力很大,一人之下,億人之上,儼然是“二皇帝”。歷史書記載:和珅“少貧無藉,為文生員”。他連個舉人都沒有考取,又是怎樣“得寵朝廷”的呢?一、出身滿洲,聰明機靈,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21歲參加順天府鄉試,沒有中舉。但他出身滿洲,做了宮廷三等侍衛,開始出入宮廷,為接近乾隆遇到了機會。二、精略幹練,籠絡同僚,拉幫結派,擴大自己的勢力。三、攔截信息,打擊異己。四、聯姻皇親,投上所好。和珅兒子只有六歲,就和只有五歲的乾隆十女固倫和孝公主聯姻。難怪和珅是乾隆的親信。橫行無忌獨霸朝綱,與忠良朱珪作對。對他平時所作所為嘉慶皇帝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恨之入骨,在太上皇乾隆去世後,15天內嘉慶皇帝就處斬了和珅。

還抄了他的家,抄出金三萬兩千多兩,地窖藏銀兩百餘萬兩,租地1266頃,房屋1001間半,還有各種珠寶、衣物、家雜折合白銀1000萬兩,有的說2000萬兩,(當時清政府財政年總收入約7000萬兩),還有違制的珍珠、大珠、手串、大寶石等不知其數。他這么多的家產都是受賄而來的,和珅的貪贓和下場是他的本性所造成的。和珅伏法,群臣無不稱快。這與朱珪“持躬正直,砥節清廉,經術淹通,器宇醇厚”是一個鮮明的對照。社會上有電視劇劉羅鍋智斗和珅,其實是忠良的朱珪與權奸和珅的鬥爭更符史實。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朱珪六十四歲,任兩廣總督。英帝國主義早已把中國當作一塊肥肉。虎視眈眈想一口吞下。每年將1000箱鴉片運抵中國,毒害中國人民。還妄想武裝入侵我國近海領域。朱珪督軍堅守,抓獲了許多企圖登入竄犯的英軍。仁宗對他功績十分讚賞,準備升朱珪為大學士之際,由於當時現有戰船強度差,不能出海抗擊,朱珪已將自己平時節儉下來的銀子5000兩捐出用於建造戰船,一時還未完工,奸臣和珅向太上皇乾隆反映:夷寇在浙、廣沿海活動非常頻繁,搶劫財產,作為兩廣總督朱珪,不聞不問,沒有出海督帥緝捕。太上皇乾隆信以為真,把朱珪從兩廣總督任上撤下來,調安徽巡撫。不但沒有升上大學士,反而連降數級。朱珪一點也沒有怨言,離任前又捐出15000兩銀子,交廣東官庫,為製造兵船打擊夷寇之用。事後嘉慶皇帝知道,問朱珪為什麼捐這么多銀子給官府?朱珪回答:“御外事大,惜乎金錢。”嘉慶帝聽後很受感動,所以蕭山籍名臣朱珪是“文臣不愛錢”的楷模。

嘉慶時期

朱珪手札 朱珪手札

嘉慶即位時,他的老師朱珪當時任廣東巡撫,向朝廷上表慶賀,和珅就到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狀,不過這次乾隆未予理睬。

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也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和珅感到朱珪回京,這對自己威脅極大,千方百計進行阻撓。嘉慶帝寫詩向老師朱珪表示祝賀,和珅便迫不及待地拿著尚未寫完的詩稿又到乾隆面前告嘉慶的狀,誣稱嘉慶帝籠絡人心。這一次乾隆生氣了,問身旁軍機大臣董誥:“這該怎么辦?”董誥跪下勸諫乾隆說:“聖主無過言。”乾隆這才作罷。總之奸臣和珅處處陷害忠良朱珪,而朱珪平時的所作所為,嘉慶皇帝的心裡一清二楚,真是忠君愛國別無二心。

嘉慶四年(1799)初,他終於奉召入京,直南書房,管戶部三庫,加太子少保。嘉慶帝常召他諮詢國家大事。同年冬,調戶部尚書,又為上書房總師傅。嘉慶五年(1800)秋兼署吏部尚書,嘉慶七年(1802)秋為協辦大學士,嘉慶八年(1803)夏兼翰林院掌院士充日講起居注官,嘉慶九年(1804)進太子太傅。嘉慶十年(1805)春,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先後充實錄館、國史館、會典館正總裁和己未科、乙丑科會試總裁官。

晚年逝世

嘉慶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卒,嘉慶皇帝得知朱珪的噩耗後,大哭一場,為痛失良師朱珪特賜奠、祭、葬三道聖旨,以示對他的後事料理和懷念。仁宗制曰:“大學士朱珪持躬正直,砥節清廉,經術淹通,器宇醇厚,凡所陳奏,均得大體。服官五十餘年,依然寒素。家庭敦陸,動修禮法。詢不愧為端人正士,畀倚方段,遽聞溘逝,深為痛悼。初六日朕親賜奠,已賜陀羅經被,可令慶郡王永璘帶領侍衛十員,先往奠醊,給內帑銀二千五百兩治喪,晉贈太傅,入祀賢良祠。”(仁宗賜奠朱文正文)嘉慶皇帝對其恩師的評價是:“半生惟獨宿,一生不言錢。”

歷史評價

朱珪書稿 朱珪書稿

朱珪一生在朝為官五十多年的宦海中,以“養心、勤業、敬身、虛已、致誠”為箴言,一生清廉不言錢,愛國愛民,品格端方,光明磊落,關心庶民百姓的疾苦,為國事嘔心瀝血,不惜個人一切利益,是古代官吏之楷模。

朱珪兄朱筠也是一代名臣,參予《四庫全書》的編纂,而且也是博學多才的名士,所以乾隆鼎盛時期他們兄弟號稱“二朱”名傳南北。

乾隆年間(1736~1795年),朱珪為杭州人狀元金甡作墓志銘:“斗魁戴匡,厥象正方。公秉其氣,不嚴而壯。有老門生,校文公鄉。銘公冢石,擲筆涕滂。”又顯示大學士文采。

朱珪在任北京官職前任安徽巡撫。

家族成員

朱珪四十多歲喪妻,沒有續娶妻妾,獨居終老。

長子:朱錫經,乾隆已亥舉人,嘉慶中官太僕寺少卿。

次子:朱錫緯,早亡。

軼事典故

清朝學士朱珪之作巨大圍屏 清朝學士朱珪之作巨大圍屏

嘉慶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朱珪因病去世。《清史稿》記載: “未幾,召對乾清宮,眩暈,扶歸第,數日卒。上親奠,哭之慟。”據說,朱珪“門庭卑隘,清寒之況,不減儒素。”他的臥室也只有舊棉布褥子,嘉慶帝趕去祭奠,可他的家門太狹小破舊,御轎竟然抬不進去,寒酸的境況與窮秀才相差無幾。另外,朱珪四十多歲即喪妻,他沒有續娶妻妾,一人獨居而終老,“年四十餘,即獨居,迄無妾媵 ”。可見,朱珪也是一個令人起敬的清官。嘉慶皇帝對自己的恩師,評價甚高,稱其 “持躬正直,砥節清廉,經術淹通,器宇醇厚 ”,“服官五十餘年,依然寒素 ”,“不愧為端人正士 ”,最精闢的一句話是:“半生惟獨宿,一生不言錢。”不近色且不言錢的為官之人,現如今也是少之又少的。  朱珪死後葬於北京近郊,至今仍有墓碑和墓誌。據說,嘉慶皇帝曾兩次親奠其墓。看來,嘉慶皇帝還是重師生情義之人。確實,當年若無朱珪恩師耳提面命,他這個 “嗣皇帝 ”能否扶正,或許還是個懸疑之問呢!

藝術形象

2002年電視劇《夢斷紫禁城》李丁飾:朱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