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8年9月——1992年7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套用力學系學習,獲得學士學位;1992年9月——1997年8月,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流體力學專業學習,獲得博士學位。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在中山大學數學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數學專業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流體力學數值計算方面的研究工作;2000年5月——2004年5月期間,作為博士後及副研究員在香港理工大學工作。先後完成了包括兩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香港資助局(RGC),香港中山大學基金,高校博士點基金,廣東省科技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曾受邀多次在境內外講學。
1988.9-1992.7,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套用力學系,獲得學士學位;
1992.9-1997.8,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流體力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
1997.10-1999.10,中山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博士後。
2001.6-2006.2,中山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副教授。
2006,3-2006,5,中山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教授。
2006.6至今,中山大學工學院,教授 。
境外經歷
2000.11-2004.10,香港理工大學,副研究員、博士後、研究員。
2010.12-2011.6,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 。
研究方向
計算流體力學、生物流體力學、傳熱傳質學、偏微分方程數值算法、計算機仿真。
主要貢獻
1.高分子纖維材料傳熱傳質過程的多尺度建模與計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2.高性能運動衣支持項目-香港體院2012奧運精英運動員,國際合作項目,主持;
3.高分子膜傳熱傳質數值模擬,國家教育部,主持;
4.低滲透有機材料液體流動的特性與模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5.低滲透有機材料滲流過程多尺度方法,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主持;
6.中山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逸仙創新人才培養計畫,211工程,主持;
7.震前應力積累模式與加卸載回響比臨界敏感性研究,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主持;
8.軟岩邊坡裂隙-孔隙耦合災變機制與環境效應模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第二;
9.微血管中細胞變形的高精度快速模擬算法,廣州市科技計畫項目,第二;
10.廣東省消防科學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11.廣東省近岸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科學技廳;
12.近岸立體交叉隧道群攝動-光纖智慧型監測與預擎系統研製,中山大學校基金。
獲獎記錄
1.2012,一個氫氣泄漏線上檢測的仿真方法及系統,第二;
2.2011,一種用於海水淡化的吸濕性材料及海水淡化裝置,第一;
3.2011,第六屆“春暉杯”中國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指導教授;
4.2010,4,16,潰壩仿真系統V1.0,第一;
5.2009,6,22,可燃氣燃燒仿真系統V1.0,第一;
6.2009,4,29,功能材料熱濕傳遞仿真系統V1.0,第一;
7.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8.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